傅聪出场了。比我想象中的老,穿一身中式黑衣,头发向后梳理,他往钢琴走去,眼睛始终注视着正前方,连看也不看一眼场内。傅聪78岁了。我见过《傅雷家书》里面年轻帅气的傅聪,拥有一双宽大的手,我也见过“傅聪:望七了”钢琴会后抽着烟斗研读乐谱的傅聪,那时他快70了,但他的脸愈发像一张三四十岁的年轻人的脸。今晚音乐会上来了许多带琴童的家长,我前排的一位小男孩应该还在读幼儿园的年龄。他们嘀嘀咕咕,咳嗽声此起彼伏,半天也安静不下来,坐在琴凳上的傅聪不耐烦了,转过脸来瞪着台下,剧院总算安静下来了。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傅聪正面的脸,这张脸年轻时候曾出现在多张钢琴唱片的封面,你要知道,在50年代,一位中国人常与肖邦、莫扎特、德彪西等外国艺术巨匠一起带给人的喜悦和骄傲对傅聪一锤定音式的评语来自德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他完美无疵的演奏技巧表露无疑,较诸科尔托或鲁宾斯坦而毫不逊色,他的演奏不仅是最卓越的,而且是肖邦作品真正的诠释者。”弹了50多年钢琴的傅聪应该不会在乎谁的评价了,傅聪就是傅聪。他8岁开始学琴父亲傅雷在其音乐生涯中起重要作用,“**”期间傅雷不忍侮辱自杀身亡,傅聪离开中国到国外生活。我读《傅雷家书》时才25岁,那时候我还没有结婚,等我带着女儿一起坐在大剧院里听傅聪弹钢琴的时候,我已步入了中年,我与傅聪在这个时间里相遇了,我不知道今后是否还会有机会听傅聪弹钢琴,可他今晚的音乐独语在我身上永恒地留下了印迹。
早在演出一个月前,我得知音乐会的曲目:斯卡拉蒂六首钢琴奏鸣曲,贝多芬第十五号钢琴奏鸣曲《田园》李斯特《彼得拉克十四行诗第一百二十三首》、舒伯特《匈牙利旋律》、《柔板》、《小品作品九四六》,没有傅聪拿手的肖邦,亦没有莫扎特。从那时候起,我想,这是一场注定的冷门音乐会,但一定是傅聪先生内心独语的一场音乐会,他弹琴,他只需弹给自己听,他无需照顾观众。果然音乐会上亦是如此,以斯卡拉蒂开始的六首奏鸣曲,傅聪投入到近300多年前的意大利古钢琴时代,斯卡拉蒂作品短小精悍,或清雅或灿烂,稍带了欧洲南部明朗的风格。傅聪说斯卡拉蒂音乐是所有音乐中最健康的,他的音乐表现的是野外的世界。第二首是贝多芬《田园》钢琴奏鸣曲,傅聪没有选《月光》、《热情》这类音乐会的热门作品,也不选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这首与交响曲《田园》同名的奏鸣曲实际上具有了交响乐的四乐章风格:快板、行板、谐谑曲和回旋曲,出人意料的是,傅聪先生的贝多芬非我想象的那般如《田园》交响曲般的热情激昂,我找不到一丝田园式抒情风格,他在弹琴,弹自己认定的贝多芬,这有别于国外钢琴家也有别于国内郎朗之类的钢琴家。傅聪弹钢琴时身体一动不动,脸上少有表情,在回旋曲炫技部分也不会弹得惊天动地,踏板很少用,你觉得就那么自自然然。第三首是李斯特《彼得拉克十四行诗》,傅聪的启蒙老师是梅百器、李斯特的再传子弟,傅聪弹李斯特则完全剔除了多情浪漫的技巧派“李斯特风格”,带给我们的是彼得拉克十四行诗一首,稍稍有点古远,像发自旷古的独白。傅聪先生将一曲舒伯特的《匈牙利旋律》放在下半场弹是对的,这首极具歌唱性的作品给长时间受冷落的观众带来一丝温暖的气息,傅聪发自内心的欢乐,他欢乐,也感染了在场的观众,这就是傅聪弹琴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