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威尔第二百岁了。要理解他越来越难。最近两个世纪,音乐就像哲学一样严重日耳曼化。瓦格纳死于威尼斯时,威尔第表达了敬意。这个德国先知跑到最具意大利风格的城市辞世,后人却要把威尔第绑架到拜罗伊特。要命的是,我们的语言日耳曼化了。
语言首先是声音。希伯来《圣经》第一句“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神说”而非“神写”,对应“听”而不是“看”。有光之前,无可看之物,亦无能看之眼。
从近代日耳曼式语言崇拜的思想专制下解放出来,才能领会意大利歌剧,领会莫扎特和威尔第的歌剧世界,那个被歌德、瓦格纳、尼采、理查·施特劳斯等北方人牵挂的南方。
尼采越到后期,越倾向于罗马。这与近代以来德国人“希腊崇拜”相反。他认为,希腊代表狂乱的酒神文化,人们充满欲望迷醉;罗马代表严谨的太阳神型文化,威武整肃,崇尚理性。这一说法有很多问题,但尼采重拾了南方与北方的对立,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古典与浪漫的对立。
在意大利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外,古典主义领域常被忽视的是意大利歌剧。从古典主义角度说,意大利歌剧不是歌剧的一类,而是歌剧本身。高度思辨、充满哲学和象征意味的德国歌剧,既是对意大利歌剧也是对歌剧本身的背离。穆索尔斯基以《鲍里斯·戈都诺夫》、德彪西以《佩里亚斯和梅丽桑德》对抗瓦格纳,把“思想”的歌剧重新还原为声音的艺术——这在莫扎特的三大意大利歌剧和威尔第歌剧那里,本来是不成为问题的。
歌剧是以乐声表现戏剧冲突。歌剧艺术就像绘画一样,也是古典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典文艺在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复兴,大多认识仅停留在美术领域。然而佛罗伦萨在奉献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的同时,也奉献了最早的意大利歌剧《达芙尼》——一群崇尚希腊文化的知识分子,试图按大希腊地区流传下来的古代典籍,“复活”带音乐的古希腊戏剧,意想不到的结果是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艺术种类——意大利歌剧。从帕莱斯特里纳、蒙特威尔第到罗西尼、威尔第,意大利歌剧成为一种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能够与意大利歌剧进行比拟的,也许只有电影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