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隐秘激情:唱出来的爱恨情仇

《托斯卡》:政治风云诡谲中的一代名伶

字体:16+-

2011年5月国家大剧院的新版《托斯卡》,是继《茶花女》之后中国舞台上又一部世界一流水平的自制歌剧。说自制是指自己当老板,拥有自主版权,团队却相当国际化。这符合歌剧院的通行做法,即从台前到幕后,更不用说剧目本身从原著到作曲到故事发生地,均不受国别的限制。

但是,在中国舞台上演出西洋经典歌剧,有一些因地制宜的规则,比如说中国观众不太接受太前卫的演绎,剧本中说故事发生在哪个年代什么地方,最好不要太脱离太超越;但是,若拿一个几十年前的老套出来,恐怕也不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强卡洛·德·莫纳科为国家大剧院打造的《托斯卡》既尊重传统又与时俱进,这尤其体现在威廉·奥兰迪的舞台设计中。传统的歌剧舞台很庞大很写实,大剧院这版《托斯卡》以写实为基础,但将透视做了大幅的夸张,第一幕的教堂柱子和墙壁都是倾斜的,似乎暗示着那个年代的扭曲;第二幕封闭得不透气,用高压的气氛而非刑具等道具来制造心理恐惧。

这一版最精彩之处,是几个场景的变换。第一幕**的合唱,一般处理成合唱团成员满台转,以制造动感;莫纳科反其道而行之,演员基本不动,反倒让布景转起来,所产生的动感不仅跟音乐配合得天衣无缝,而且让观众感受到一环扣一环的视觉震撼。第三幕的开头和结尾把换景变成画龙点睛,没有一丝炫耀剧院硬件的幼稚,一切为故事和音乐服务,每一处布景的移动均提升了戏剧张力。

有人把这种处理称作“电影手法”。其实,这是导演和他的团队不落俗套的表现,好的设计不是为了展示设计者的高明或者剧院的高级,而是让这些技巧和设备最充分地烘托剧目本身。对于歌剧来说,音乐是最神圣的,莫纳科把包含在音乐中的紧张和冲突做了天才的舞台展示和配合。为此,他放弃了很多习以为常的做法,尤其是结局的主角自杀,往常是跳楼,被推到后台,这回是从很高的雕塑上跳下,跳跃时刚好转到正对观众,其震撼不言而喻。如果这五米的跳跃进一步借鉴电影手法模拟慢镜头,效果必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