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隐秘激情:唱出来的爱恨情仇

疯狂歌女巴特尔

字体:16+-

2004年,张艺谋电影《十面埋伏》在北京举办首映庆典,由女高音歌唱家凯瑟琳·巴特尔来压轴,结果她横挑鼻子竖挑眼,耽搁了十分钟才上场。要我说,这没有什么好怪的,要怪就怪主办单位。巴特尔是大名鼎鼎的国际级歌手,她的名声比她的才艺更如雷贯耳。不过不是好名声,可以说是臭名远扬。主办单位若连这点都不清楚,还能怪谁呢?

对于巴特尔来说,磨蹭十分钟根本不算什么耍大牌,她不把整个场子搞到鸡飞狗跳,就算很给面子了。巴特尔是主流社会的译名,歌剧迷有将其译为“巴桃”的,听起来更可爱些,但哪个译名都不如原文名那么一针见血。“Battle”,“战斗”也。凡是跟她交往者,都必须有奔赴战场、牺牲自己的准备。歌剧界的女歌手有一个别名,叫做“diva”,“女神”也,还有一个叫“prima donna”,直译是“女主角”,两个词都有“摆谱”、“耍大牌”的涵义。即便在这样的圈子里,巴特尔的行为依然能令人侧目。

巴特尔的事迹在全球古典音乐界绝对是超级花边新闻,人称“恐怖故事”(horror story)。最经典的一则:她到某城市演出,接待单位雇来加长礼宾车到机场接她,就是前后座可用玻璃隔开的那种。西方没有主办单位派人迎接的传统,因此后座只有她一人。巴特尔觉得车里的冷气开得太大,她打电话给她的经纪人,让经纪人通知当地演出商,再通知租车公司,再命令司机把冷气关小。若换了神经正常的普通人,把间隔玻璃打开,说一声“师傅,麻烦您把冷气调小一点儿”不就成了?不说“谢谢”也没关系,想必司机是不会介意的。

凡是接触过巴特尔的工作人员都把和她的共事当成一场厄运,但一般人为了饭碗,都敢怒而不敢言。旧金山歌剧院的职工在她演完离开后,专门印制了一批T恤衫,上面写着“我们浴血奋战活下来了”(直译是“我们经历了巴特尔,幸存了下来”[We Survived Battle])。也有人敢于做出小小的反抗。有一次巴特尔在舞台中央演唱某部歌剧最重要的咏叹调时,跟踪她的追光突然消失,她只得在半明半暗中唱完。原来灯光工人的妻子是剧团的服装师,那阵子被巴特尔的刁蛮搞到差点要上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