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隐秘激情:唱出来的爱恨情仇

尼尔森:穿过电闪雷鸣的匕首之声

字体:16+-

在我最喜欢的女歌唱家中,贝吉特·尼尔森(Birgit Nilsson)也许排不进前三名,我追星的前三名是玛丽亚·卡拉斯、蕾妮·弗莱明和琼·萨瑟兰。尼尔森作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四大天后之一(其他三位分别是萨瑟兰、苔巴尔蒂和蕾昂泰茵·普莱斯,卡拉斯大概是太后级别的),较晚才进入我的欣赏视野。主要原因是她擅长的瓦格纳和理查·施特劳斯曲目实在难度太高,正如她自己开玩笑说的,演唱《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关键是穿一双舒服的鞋子。现场演出需要五个小时,唱片版也将近四个小时,当穷学生的我只能买站票在最后一排观看,其辛苦程度不亚于台上的女高音。

当然,我踮起脚尖看到的版本不是她演的。她20年前就已经退休了,回到生她养她的瑞典农村安享充满乡土气息的晚年。我能听到的只是唱片。而唱片作证,在瓦格纳女高音中,尼尔森属于前有一个古人弗拉格斯塔德(Kirsten Flagstad),而后无来者;但弗拉格斯塔德因为当年录音技术尚未成熟,留下的唱片不尽理想,因此,对我辈来说,戏剧女高音曲目的第一人选就是尼尔森。

尼尔森的生平和艺术特色估计《爱乐》等专业媒体早已介绍,此处无需赘述。她那疯狂的幽默感倒是歌剧爱好圈的八卦素材,不过翻译成中文就成了白开水。最打动我的,是她在拜罗伊特演唱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1966年,好像跟萨瑟兰录制《赛米拉米德》是同一年,当然也是中国摧毁一切美好文化的年份。虽是现场录音,但没有一丝观众杂音,指挥是卡尔·伯姆,男高音是温德加森。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是一个简单的婚外恋故事,发生在遥远的古代,跟歌剧无关的电影版于2006年1月在美国首映。能拍得像《泰坦尼克号》那么惊天地泣鬼神吗?当然没有,但歌剧版做到了,而且不会像电影主题歌那样越听越烦。整部戏是知性和感性的起伏,是一个欲望的巨浪。从第一个和弦把心震颤,到最后“爱之死”回归平息,在感情方面如同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从肉欲讲自然也可以理解成一次长时间的激烈**,也许你还可以从更宏观的角度,将其看成一次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