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西方人比较直率,比较自信;但再直率再自信,也不会说“我才华横溢”或“我貌美如仙”。如果哪位歌唱家把自己的专辑取名为《美丽的声音》(The Beautiful Voice),除非她已经大红特红,否则会遭人笑话。但美国女高音蕾妮·弗莱明(Renee Fleming)完全无愧于这个称号。她的声音之美,使得从不为人指挥个人专辑的索尔蒂破了例,那是1997年的《标志》(Signatures),几个超长的独角折子戏。
我最早大约是在1999年听到弗莱明的唱片,起先不以为意,认为她是一个年轻版的卡娜娃。然后有一天,我偶得《美丽的声音》,从此彻底臣服。弗莱明不仅声音美,且极具表现力,她赋予角色戏剧性之强,有时甚至引起某些专家的不满,认为那是矫揉造作。我不那么看,音色过美的歌唱家,往往忽视表演,而是纯粹炫耀美声;而弗莱明愿意将她的天赋用于角色塑造,即便过火,也是有益的尝试。毕竟,在歌剧领域,往戏剧性方向矫枉过正的案例实属罕见,更多是满足于孔雀开屏式的展示。
其实,我早在1994年便在旧金山歌剧院欣赏过她两部作品,一是马斯奈的《埃罗迪亚德》(Herodiade),也就是莎乐美的故事,她演一个甜美而不疯狂的莎乐美;另一部是原创歌剧《危险关系》(The Dangerous Liaisons),她唱章子怡那个角色(原法国书信体小说在全球有各种改编,包括2012年的中文电影版,那个角色便是章子怡扮演的)。当时她籍籍无名,我也缺乏眼光。事实上,弗莱明不是一举成名的,她在歌剧舞台上活跃了十年,才一步步成为超级巨星。
出道之初,弗莱明以莫扎特和理查·施特劳斯开疆拓土,被誉为是诠释这两位作曲家的理想人选(这跟我最初的小卡娜娃印象是吻合的,因为卡娜娃最擅长的也是这两位的作品)。她的《最后四首歌》是我的首选,是1996年她为RCA所录的那张,她的演绎是如此精美,仿佛人生终点是漫天的晚霞。2008年她为Decca重录的版本显得更沉稳,反而缺了一点儿光彩。当然,多数人把施瓦茨科夫的《最后四首歌》视为演绎的珠峰,碰巧弗莱明曾师从施瓦茨科夫,而且两人的曲目极为相近。但据弗莱明透露,她从施瓦茨科夫那儿学到的东西并不适合她,反而差点害了她,结果她用了比学习更长的时间摆脱老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