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8月巴拿马运河开通,美国大西洋舰队无须绕道南美进入太平洋,于是海军总委员会制定了新的“橙色”计划,它与1911年的“橙色”计划基本相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16年和1917年,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海军总委员会和陆军总参谋部丰富了原有的“橙色”计划。新的计划总体认为,日军会立即攻击关岛和菲律宾,切断中途岛的海底电缆,菲律宾只能抵御小规模的进攻6—10周,但怀疑日军会在支配北太平洋之前进攻阿拉斯加;美军的使命仍是向远东派出一支舰队,控制西太平洋并切断日军的海外交通。这要求美国拥有一支2倍于日本的舰队,陆军的防守部队人数也需要增加1倍,并大力加强美国海外基地建设。[46]
这样,在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时,“橙色”计划的重点已开始从防御美国西海岸转向了防御和控制西太平洋,陆军逐渐接受了海军关于“橙色”计划的观点,在“橙色”计划中实际处于配角的位置。另一方面,“美国在1917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所有的计划变得与此并不相干”[47],因为原有的战争计划都没有设想美军赴欧作战的情形。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长,战略环境比战前更加安全,但美国军方仍希望在和平时期军力遭到限制的情况下去保护国家的安全和海外的利益。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美国军方主要致力于“橙色”计划、“红色”计划和“红—橙”计划的研究修订,但后2个针对或涉及英国的作战计划不具政治现实性。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美国的亚洲“门户开放”政策日益遭受日本的挑战,美日矛盾不断升级,因此美国军方,尤其是海军,更注重“橙色”计划的研究,其结果对后来的太平洋战争也更具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