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协定》签订后的11月12日,陆海军联合委员会要求联合计划委员会准备一份新的战略计划,即在应对一个或两个法西斯国家违反“门罗主义”的同时,采取措施应对日本控制菲律宾的企图,并且前提是设想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结成同盟,任一或两个法西斯国家的行动将得到其他盟国的支持,而民主国家将保持中立,只要后者在西半球的利益不受损害。[68]
1939年4月21日,联合计划委员会提交的战略报告主要对国际形势进行了分析,评估了战争的可能性,讨论了不同情形下美国同德意日作战问题。核心思想就是在两洋作战的情况下,美国在太平洋采取守势,重点放在防卫西半球上(巴拿马和加勒比地区),美国舰队的主要任务是控制进入西半球的大西洋通道。[69]这是联合计划委员会第一次针对真实可能的敌人设想全球战争的情形,尽管同样存在不够真实的政治场景,比如英法等欧洲民主国家保持中立。
但是,5月2日陆军战争计划局局长乔治·斯特朗(George V.Strong)向助理参谋长乔治·马歇尔指出,陆军和海军在西太平洋问题上的分歧仍然很大,对上述报告难以达成一致意见,万一战争真的发生,应从总统那里寻求国家政策方面的具体指示;另外,联合委员会下达给战争计划人员的任何指示,都应依据总统对国家政策的明确解释,这些政策包括:西半球防御,守卫菲律宾,美国在远东的地位,美国对英国、法国和其他民主国家承担的现实或潜在义务,以及美国有可能指望从民主国家得到哪些支持与合作。[70]
然而,罗斯福总统并没有给予军方及时的政策指导。于是,联合委员会责令联合计划委员会准备一套新的战争计划,力求包括对轴心国的联合进攻所能作出的所有战略反应。5月11日,新的战争计划方针被制订出来,命名为“彩虹”系列计划(Rainbow Plans),原有的“橙色”计划则被融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