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英美军事战略同盟关系的形成与发展:1919—1945

五、“10年规则”的影响

字体:16+-

为什么英国政府在重整军备上的行动如此迟缓?这与“10年规则”的影响密不可分。时任财政大臣内维尔·张伯伦在给妹妹的信中提及:“斯坦利·鲍德温忘记或是不愿意提到花费很长的时间去调查国防缺陷并且起草一个新的计划,相应这些都必须再审查和修订(大部分是通过我)。不用核实我就能记起,这几乎花了1934年一整年时间,而且直到1935年我们才明白我们要做些什么。”[48]英国学者威廉·詹宁斯指出:“因为英国不愿意重整军备,也不认为有必要重整军备”。[49]

“10年规则”是1919—1933年英国军事战略的指导性原则,是“一战”后英国政府面临财政的窘境作出的抉择。对于“10年规则”,从一开始国防部门内部就有不同的声音存在。此后的几年里,不断有人在年度的国防政策形势评估时针对这一规则而提出警告,只不过这些声音是极少数而已,没能影响赞成延续“10年规则”的主流。尽管“10年之内不会发生重大战争”的指导思想不是绝对不可变更的教条,但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一直处在低迷状态,1929年又适逢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政府和公众都把视野主要放在国内,重点应对国内的失业等社会问题。

此外,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华盛顿会议、洛迦诺会议、伦敦海军会议和国际裁军大会都体现出英国政府和公众对和平充满了乐观主义。英国学者斯蒂芬·罗斯基尔指出:“来自财政部持续且强大的压力,与‘洛迦诺精神’和主张裁军的院外集团的宣传结合在了一起。”[50]另一位英国学者迈克尔·霍华德同样指出:“公众舆论怀着恐惧看待另一场战争的前景,并且发现他们很容易相信重整军备更可能会加速而不是避免战争。工党和自由党继续对‘集体安全’抱有信心,他们认为这使得重整军备是不必要的。保守党尽管支持重整军备,但主张一种‘不卷入大陆纷争’的政策,这使得制定适当的国防政策以及发展维持该政策的军备几乎同样是十分困难的。”[51]而在20世纪30年代担任过陆军大臣、外交大臣等不同内阁职务,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驻美大使的哈利法克斯勋爵(Lord Halifax),在其回忆录中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