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影视剧本创作教程(第4版)

二、中西悲剧传统的美学基调

字体:16+-

一言以蔽之,西方悲剧多表现“悲壮”,中国悲剧常表述“悲苦”。

西方悲剧中的主人公处于逆境或困苦时,多主动出击、迎战,并作拼死的战斗。在种种充满英雄主义的抗争中,极力体现他们超人的毅力、非凡的智慧与无所顾忌的勇敢,他们敢于向压抑、欺辱自己的敌对价值或势力公开宣战,绝不回避厄运、苟且偷安,而是与厄运展开顽强斗争。他们可能不断犯有错误,也可能时时暴露出自己身上的种种缺点、病端,并因此而遭到失败或者毁灭。但悲剧的整体却在于强调抗争,强调奋斗,强调那种宁折不弯、宁死不屈的英雄主义精神,进而使观众在英雄的主人公最后失败时,被唤起激越、亢奋、壮烈或沉雄的审美情感,进入一种“崇高”的境界。

这种美学基调,在早期的古典主义悲剧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主人公绝非凡夫俗子,基本上王公贵族、英雄伟人,一个个地位显赫、气度非凡,他们身上总体现着某种超于凡人的东西。悲剧内容也不是寻常事件、日常情景,而总呈现壮烈、重大、奇特的光环。像我们熟知的古希腊悲剧以及莎士比亚的悲剧,大多如此。即使是后来的平民悲剧,主人公虽为普通百姓,但其身上也总体现出一种英雄气概,或一种勇于牺牲、几如飞蛾扑火般的悲剧性豪迈。

在文学作品中,如海明威的名篇《老人与海》表现捕鱼老人桑地亚哥在大海上与一条大鱼及一群群鲨鱼作顽强的拼死的搏斗,七天七夜之后,终于将大鱼拖回,却已经只剩白惨惨的一副鱼骨——就捕鱼的现实收获来说,老人失败了;但老人身上所体现的那种与大自然斗争的雄伟气概与不屈精神,却虽败犹荣、令人震撼!像梅里美的名篇《玛特渥·福尔高纳》描述一个父亲亲自枪杀自己丧失信义的儿子的故事,像更著名的《卡门》描述吉卜赛女郎为自由的爱情与健全的自我宁可死的故事……均体现了西方悲剧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