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要做什么?我的课堂设计是“团体诘问”。这是我从罗伯特·费舍尔(Robert Fisher)的《教儿童学会思考》中学到的方法。费舍尔说:“如果要培养我们的学生有思想、有理智,如果要培养他们解决自身和社会冲突的能力,我们必须给学校和家庭提供一个充满思考和理智氛围的环境……让他们实践富于思想的、关爱他人的行为。”在他看来,“实现该目标的一个办法是在课堂上实践‘团体诘问’”。他还列出了通过团体诘问,儿童可以学会的东西:
·探索个人关心的问题,比如爱、友谊、死亡、欺侮和公平,还包括更宽泛的哲学问题,比如个人特征、变化、真理和时间。
·培养拥有自己的观点,探索并挑战他人的观点。
·思维清晰,做出基于理由的思考性判断。
·倾听并尊重彼此。
·体验思考和反思的静谧。[2]
我真喜欢最后一句“体验思考和反思的静谧”啊!这样的静谧体验,帮助人从日常的、感官的体验中超拔出来,仿佛是打开精神生活之门的钥匙。一旦人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思考与反思的能力,就不会轻易被贫困、压迫、丧失和死亡所吓倒,也不容易被功名利禄所**吧。
那,什么是“团体诘问”?这样的团体应该有什么特质?我为什么会把培养儿童学会思考的方法带到大学课堂上?
罗伯特·费舍尔认为,团体诘问和一般性的学习团体不同,在这里,团体表现应该具有双重性:一个达到有效思考最大化的理性结构,一个相互尊重和相互分享民主价值的道德结构。
我将它理解为:在团体中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使得理性的思考得以流动起来,通过相互倾听、相互质疑或者相互激发,让思维得到扩展,同时学会尊重彼此的不同。
从操作上来讲,团体诘问包括这样几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