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婧
不自由,毋宁死。尼尔用他的自杀捍卫了他的梦想,保住了心理的自由——求我所求,而不是任人摆布的棋子。但是,我们又有从众的心态,在群体中获得安全感和价值感,在群情激奋之中基本丧失了个人的意志,并且甘之如饴,轻易就能成为别人的傀儡。
当我们脱离了一切社会层级关系,达到真正的完全的自由的时候,真的还会甘之如饴吗,我们真的向往纯粹的自由吗?
我觉得自由是建立在一个已知的安全基地之上的社会创造性活动的源泉。这个安全基地我不太确定是否会出现性别差异,我个人感觉是一个已知的涵盖安全依恋对象的或者共同高级层次追求的、平等的小团体,如家庭、密友圈。当个体在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感知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才能够产生自由的思想,找出自己的人生方向。否则,所有的力量都会被用来寻找社会依附,迷茫慌张,让生命呈现一种弥散的状态,自我同一性也无法很好地建立起来,更无法认识自己。
但这是为什么?从进化的角度来说,人类是群居的动物,男人们一起出门打猎,女人们一起去采摘果实,我们需要分工合作才能获取足够的食物抵抗强大的对手。脱离了群体便很难生存,基因很难遗传下来,所以进化到现在的我们骨子里有一种聚拢的本能,需要一个不自由的“束缚”来提供足够的安全感。
这种对社会关系的渴望成为一种基础,甚至无意识。当它无法被满足时会产生焦虑、不安全感,无法进行更有价值的社会生产活动。
而我们所谓的自由,即通过个人意志选择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交往环境,凭借自己的意志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一切的活动追求,都是在对自我生活有坚定的价值感之后,革命者坚信自己秉持的思想可以拯救这个国家,个体相信通过努力自己的梦想可以实现。在较低层次的需要被满足之后(即温饱和安全感),人就有了自我实现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