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元文》收录元人文集,第一步工作是鉴别应当收录的元代文集作者。通过清理考察,《全元文》最终收录了182位作者的文集,详细情况见本书附录十一《〈全元文〉收录元人文集表》。在对这些文集作者的鉴择中,《全元文》注意到以下五个方面:
一、跨朝代文集作者
金元交替之际,《全元文》增入李俊民、元好问两位文集作者。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山西忻州)人。金兴定五年(1221)进士,历国史院编修、南阳令、内乡令等,官至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元好问在金朝生活了四十四年,金亡不仕,故元修《金史》将其收载于《艺文传》下,《四库全书总目》亦著录为金人。但元好问入元亦存世二十三年,且以著作自任,构野史亭著述其上,记录金代君臣言行凡百余万言,为元修《金史》所本。他还纂辑金代诗歌总集《中州集》,校试诸生于东平,讲学于真定封龙书院,又曾谒见忽必烈,请为“儒学大宗师”,被时人目为文坛盟主。所为诗文,亦多作于入元之后。因此,《全元文》收录这位被《四库全书》列为金人的作家,据《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一年(1498)李翰刊本《遗山先生文集》40卷,收元好问文章236篇,又辑录集外文27篇,从而保全了蒙古国时期北方文坛的完整风貌。[5]
南宋遗民,谢翱颇著名。翱字皋羽,号宋累、晞发子,福州长溪(福建霞浦)人,后徙居浦城。试进士不第。南宋末,招募乡兵投文天祥,任咨议参军。宋亡后流亡两浙。元僧人杨琏真珈发掘宋陵,翱与友人唐钰等密收诸陵遗骨,葬于兰亭附近,种冬青树为记,并作《冬青引别玉潜》诗纪其事。又登严子陵钓台,祭奠文天祥,作《登西台恸哭记》。遗作有诗6卷、文5卷,世无传本,莫知其详。今存谢翱《晞发集》,已非其旧。《四库全书总目》著录谢翱为宋人,然其《晞发集》中诗文,皆宋亡后所作,故《全元文》据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程煦刊本《晞发集》6卷,收录谢翱文章13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