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业心理与测评

第十二章 职业幸福感

字体:16+-

第一节 职业幸福感概述

一、幸福感

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可以说是不同时代、不同经济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共同追求。“幸福”是自古以来一直受到人们关注的一个概念,人们通过对幸福的探究来不断反思我们存在及生活的意义。然而,对于幸福,至今没有形成令人满意的定义,正如迈尔斯(Myers)和迪纳(Diener)所说的,每个人都清楚幸福的含义,但是却没有人能够准确地将其定义(Myers & Dinener, 1995)。每个人所追求的事物各不相同,这导致学者们根本无法从外部对幸福进行描述。因此,对于幸福的描述大多都以个体主观感受为主。正如康德对幸福的描述:幸福是人们在一生中所遇到的事情都是称心如意的状态。

历史上西方哲学领域对幸福含义与组成部分已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且形成了不同的两派观点,但是,这些研究都只停留在精神层面上的定性描述,并没有更深入的研究。直到1967年瓦尔纳·威尔逊(Wanner Wilson)撰写的一篇关于幸福感的相关因素的研究,不仅对个体精神层面上的快乐幸福进行了总结,更创新性地提出了个体的认知影响,认为个体是否感受到幸福与他的期望水平、价值观及其他个体因素息息相关。文中,他将一个幸福的人描述为“年轻、健康、受良好的教育、有丰厚的收入、外向乐观、无忧无虑、有信仰、与自信的人结婚、有工作道德、拥有适度的愿望”。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快速发展,成果颇丰;幸福感的概念被引入心理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等更多研究领域,研究内容日益丰富,形成了诸多模型与理论。现代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在两种幸福主流学说的基础上展开,主要围绕着两种主要的幸福感进行研究: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与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马丹丹,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