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业心理与测评

三、符合互动理论

字体:16+-

“符号互动论”这一术语由美国社会学家布鲁默(Blumer)提出。但在布鲁默之前,美国学者詹姆斯、库利、杜威等人先后提出了符号互动理论的重要论断。随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博采众长,系统提出了符号互动论的思想。

符号是符号互动理论的基本概念。所谓符号,是指被赋予人类意义的各种事物,如姿势、表情、语言、文字、物品等,甚至特定的场合、社会情境也能成为某种符号。一个事物之所以成为符号是因为人们赋予了它某种意义,而这种意义是相关的人们所公认的,且能够引发人们的联想和情感反应。依据米德的观点,有意义的意识过程都是在人际沟通或社会交往中展开的,其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是“姿势对话”(gesture dialogue),当某种姿势获得了人们共有的主观定义,这个姿势就获得了普遍性的象征性,于是就形成可以在广泛交往中使用的沟通形式——象征符号。人类就生活在一个用象征符号相互交往的世界中。同时,符号互动理论认为,任何具有意义的符号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确切地表示出其意义。同样,人们只有将符号视为一个系统,或者在一定背景下去理解符号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含义。符号互动论关注的是日常生活中符号意义的创造与交换。这些符号意义不是静态地存在于事物本身或行动者的内在心理结构中,而是动态地在人与人的互动之间衍生。

职业认同涉及自我概念,而对自我及自我概念的解读是符号互动理论的另一重要内容。符号互动理论认为,思维活动要开展大量的主观定义,其中最重要的主观定义是对自我的定义,尤其是在同他人的社会联系中对自我做出定义,即形成自我概念。

(一)詹姆斯的社会自我

詹姆斯较早地提出了“自我”的概念。他认为人类具有把自己当作客体看待的能力,并培养出对待自身的自我感情和态度。詹姆斯将自我分为物质的自我概念、社会的自我概念、精神的自我概念和纯粹的自我概念。其中,物质自我是对自己身体的认识,社会自我是对他人心目中的自己的认识,精神自我则是对自己的意识状态、心理倾向和能力的认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统称为经验自我,而纯粹自我则是自我对经验自我认知和评价的结果。依据符号互动理论的观点,“社会自我”是社会互动的产物,它是个体在与别人交往中所产生的自我感觉,这种对自己的各种感情与感觉是在与别人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