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扬对毛泽东文艺思想情有独钟,不但在延安时期和在新中国成立后的50、60年代致力于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阐释,而且在新时期开始以后,在实践证明毛泽东在文艺问题上也有不当说法之后,周扬晚年仍然充满热情地重新阐释毛泽东文艺思想。但是他的阐释有了全新的内容,这是他顺应时代变化的结果。他的阐释主要包括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上继承传统与革新创造的关系三个方面。
(一)文艺与生活的关系
周扬不再像五六十年代那样过分强调深入生活、深入工农兵的斗争和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而是另外开辟了一个向度来理解文艺与生活的关系。他说:“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它把生活的整体作为自己的对象。它从生活出发,又落脚于生活,并给与伟大的影响于生活。作家任何时候都应当深入生活,忠实于生活,写他自己所熟悉的、有兴趣的、感受最深的、经过深思熟虑的东西。作家不应只根据一时的政策,而应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来观察、描写和评价生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文艺的真实性与政治性是统一的。”[1]在这段话中,周扬对于文艺反映社会生活的理解,不再停留在深入生活和改造思想这一点上,而提出过去从未提出过的、作家可以“写他自己所熟悉的、有兴趣的、感受最深的、经过深思熟虑的东西”,“应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来观察、描写和评价生活”。这是观察视点的变化,他不是从政策的统一视点去看生活,而是从以个人体验为本位的视点去看生活。这两个不同的视点是有根本的区别的。后一个视点才真正符合创作的内在规律。如果周扬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有这种理解,那么像茅盾、巴金、夏衍、田汉、老舍、曹禺、沈从文等一大批中老年作家就不会纷纷搁笔,放弃文学创作,而会乐于拿起笔,写自己熟悉的、有兴趣的、有体验的、深思熟虑的生活,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来观察、理解、描写和评价生活,我们“十七年”的文学该会涌现出多少优秀作品!实践证明,新时期的文学创作正是由于走了这一种文艺与生活关系之路,才走出一片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