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经验、困局与出路

三、文艺批评的对象与方法问题

字体:16+-

文艺批评的对象是文艺作品和各类文艺现象,有时也涉及这些作品的作者,这本来是不成问题的。但是,自消费主义思想流行以来,时尚的文化批评似乎要取代文艺批评,似乎文艺批评已经过时了,文艺批评的对象应该锁定在广告、模特走步、选美、网络、咖啡馆、街心花园、房屋装修、“超女”、《红楼梦》演员选秀、“华南虎照片”等泛文化现象上面。其理由是,纯正的文学艺术已经边沿化,文学更要走向终结,趁审美还在这些似乎与文艺有点关系的活动上面蔓延,赶紧实现文艺批评的文化转型,以便文艺批评能够继续下去。对此问题,我已经发表过意见,这里不想多谈。我只想说一句,纯正的文艺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但不会灭亡,借用主张过“文学终结论”后又改变观点的美国学者希利斯·米勒的话来说:文学是安全的,艺术是安全的……文艺批评也是安全的。

这里我想就当下文艺批评要不要细读作品的问题谈点看法。

现在有一种现象,有些批评家只聚焦于文学事件或文化事件,而很少阅读和研究当代文学作品。有的批评家甚至公开声称,他不读某个作品也照样可以批评。可见,这些批评家所关注的不是作品的性质或价值,而是围绕在作品周围的事件。这种不读作品只是关注围绕作品周围的事件所发生的批评,其目的不过是商业炒作,把人们从作品的思想与艺术上引开。这种批评对于商业也许有意义,对于人们在无聊时候助谈兴也许有意义,但对于真正的文艺批评毫无意义。真正的文艺作品可以有三个层面:第一层是“悦目悦耳”,第二层是“悦心悦情”,第三层是“悦志悦神”。真正的文艺批评应该进入到作品的全部三个层面。而这种不读文艺作品的文艺事件批评,连作品的“悦目悦耳”这个最表面的层面都没有触及,那么请问,这种批评能进入文艺作品的世界吗?能理解作品所抒写的情志吗?能揭示作品所具有的美学的历史的意义吗?不把作品当批评对象只是把事件当批评对象的批评在今天的流行,还是商业“炒作”的小伎俩,对于真正的批评来说,也可以说是一种消解,一种亵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