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在宋元杂剧和明清传奇阶段,各有自己的文本规范和经典作品。但戏曲发展到以京剧为代表的地方戏阶段,基本蜕变为一种纯舞台艺术形式,文学的创造力已经基本丧失。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田汉等现代剧作家开始以五四新文学的精神创作现代戏曲。至50年代《十五贯》和《团圆之后》等戏曲改编作品的出现,说明杂剧、传奇和地方戏之后一种新的戏曲文本正式成型。这种戏曲新文本虽然不得不戴上传统舞台艺术的“镣铐”,接受种种限制,但文学的创造力重新成为戏曲作品产生的第一动力。这种戏曲新文本,其内部特征是集中表现一个核心的戏剧冲突,在剧、诗、演三者之间,以“剧”为要,把作品的整一性建立在情节整一的基础之上。这个戏曲新样式,是五四新文学与中国传统戏曲结合的产物,应当看作现代文学的一个分支,称为现代戏曲。
八九十年代,大量出现的戏曲作家都采用与《十五贯》和《团圆之后》一致的文本样式写作,魏明伦、郭启宏、陈亚先、郑怀兴等当代戏曲作家所达到的创作成就表明,现代戏曲作为一种戏剧和文学的独特样式已经成熟。现代戏曲的代表性作品也不失为当代文学的经典。
魏明伦(1941— ),四川内江人。童年失学,9岁参加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16岁时在“反右”中受到牵连,下放农村。1962年起任自贡市川剧团编剧,所作剧本均由该团演出。1980年其成名作《易胆大》获全国优秀剧本奖,此后接连以《四姑娘》和《巴山秀才》再三获得该奖。1985年写作《潘金莲》,冠名为“荒诞川剧”,引起演出市场的热烈反响和批评界的激烈争论。八九十年代之交推出《夕照祁山》,未赢得作者所期望的“应有的社会效益”[5]。1998年魏明伦创作的川剧《中国公主图兰朵》和意大利歌剧经典之作《图兰朵》同时演出于北京。此外他还写有电影剧本《变脸》(后改为川剧)、《四川好人》及杂文散文集《巴山鬼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