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第3版)

第四节 台港小说

字体:16+-

这一时期的台港小说取得了相当骄人的成果,许多年轻作家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

黄凡(1950— )是80年代最重要的台湾小说家之一,不断扮演着开风气之先的角色。其成名作《赖索》就以触及当时还十分敏感的政治问题而开创了一种超然于派别之外,对丑恶政治行为加以讥讽、批评的政治文学的新类型。都市文学是黄凡悉心经营的另一领域。他善于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对台湾都市社会形态的整体考察上,着重揭示整个都市如何构成一个由商业、政治、道德、宗教、艺术等多重关系相互纠缠盘结、各部门相互渗透制约的大系统,长篇小说《财阀》对此作了相当全面的揭示。此外,他还对后工业社会多元无序的状态进行了重笔描绘,如《东区连环泡》就呈现了一幅幅纷乱杂沓的现代都市怪世相。

张大春(1957— )是本时期台湾文坛一位新招迭出,内容和形式不断蜕变的小说家。其成就主要呈现在他对后设小说、魔幻写实小说、历史传奇小说和新型现代侦探小说等的经营上。《四喜忧国》可谓采用黑色幽默手法的代表作,通过描写疯疯傻傻的退伍老兵朱四喜模仿政要撰写所谓《告全国同胞书》的荒唐举动,构成对台湾社会泛政治倾向的强烈讽刺;将民族神话和台湾现实状况扣合在一起的《饥饿》《最后的先知》或可称为真正属于中国的严格意义上的魔幻写实作品。作者通过对神奇诡谲的原住民文化的描写,回到了现实中,对包括颇为敏感的山地原住民生存环境问题在内的种种社会现象作了透视。而《刺马》《大云游手》则将历史传奇和武侠、侦探等诸多小说因素融为一体。

宋泽莱(1952— )的小说可说是本时期台湾乡土文学的重要篇章。其小说题材虽比较广泛,但属反映乡村生活的作品最引人注目。他不是从单一的层面或从某一固定的观察点反映乡村生活,而是在多维视角中透露出一个全景式的台湾当代乡村社会。如《打牛湳村》以一个叫“打牛湳”的村庄为背景,通过对打牛湳村梨子瓜丰收的描写,不仅生动地展现出了瓜农们在丰收年景时的艰难挣扎与奋斗,而且深刻反映了在资本主义经济冲击下农村逐渐走向破败的现实状况。陈映真认为,“不论他自己是否有意,他的《打牛湳村》,已经把争讼纷纭的‘乡土文学’推向一个新的水平”。尤为可贵的是,宋泽莱并没有停留在反映农村凋零凄惨的表象上,而是关注于当代农民的历史命运,力求进一步揭示造成破败的原因,指出在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撞击中农村面临的困惑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