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第3版)

第八节 “百花”时期的短篇小说

字体:16+-

1957年“反右”开始前的一年多时间,通常被称作“百花”时期。在这期间,以《人民文学》为主,包括各地一些文学刊物相继推出一批在思想和艺术上对前一时期公式化、概念化的文学模式有所冲击的作品。当然这种冲击是有所顾忌的,创作主体努力在“党的事业的齿轮和螺丝钉”与维护个体精神独立之间寻求协调的可能性。即便如此,这批作品还是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批评,到了1957年下半年“反右”运动中更是被斥为“逆流”“毒草”,招致长达20多年的禁锢,其作者也大多受到牵连、迫害。由于时间短暂,这些小说几乎都是短篇,较有影响的有《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改选》《红豆》《在悬崖上》《小巷深处》《美丽》《幸福》《田野落霞》《西苑草》《爬在旗杆上的人》《马瑞的堕落》《灰色的帆篷》等。本节选取其中几篇在当时具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在主题探索与艺术表现上取得一定成就的作品作一些简单的评析。

王蒙(1934— ),原籍河北南皮,生于北京。《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叙述刚走出校门不久的林震,带着对革命事业的一腔热情和对党的领导机关的神圣想象,来到区委组织部门工作,却发现一切并非如他想象的那样。小说通过林震的主观感受叙述了他对新的环境的困惑,他与组织部领导、同志之间的摩擦以及他基于内心真诚的理想、热情而作的努力。这篇小说被认为尖锐地揭示了党的领导机关中官僚主义、干部革命意志衰退现象。作品的重要人物刘世吾成了“官僚主义者”的代名词,而林震则是与官僚主义作斗争的先进人物。作品发表后引起长久的争议。尽管这种注重“客观反映”的解读也许正符合当年作者“干预生活”的创作初衷,却忽略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即作品对林震个人主观感受的重视,这事实上也是作者的主观感受。而忠实于自己主观感受的创作可能会导致作品客观上超越作者创作的初衷,于是这篇作品客观上表现出来的主题意蕴就可能并不这么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