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中国的文学领域掀起一次次大规模的批判运动。它们主要是:1950—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和对萧也牧等作家“小资产阶级创作倾向”的批判;1954—1955年对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和胡适思想的批判;1955年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和对“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的批判;1957年的文艺界的“反右”运动和1958年对“丁(玲)、冯(雪峰)、陈(企霞)反党集团”的再批判。此外,尚有对具体的作家作品和思想观点(如阿垅的《论倾向性》、影片《清宫秘史》)的一系列批判。在20世纪50年代前期的批判运动中,以对电影《武训传》、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和所谓“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规模和影响最大。
1.《武训传》事件
由孙瑜编导、赵丹主演的电影《武训传》于1948年拍成三分之一,后因经费问题而中断。1949年以后,全面修改的剧本经中共中央宣传部审查,当时尚属私营的上海昆仑影业公司决定继续拍摄。拍竣后的影片又经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上海市文化局审查,1950年12月开始在全国上映。
武训(1838—1896)原是清末山东省堂邑县(今山东冠县)一个贫苦农民,由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行乞兴学”和“苦操奇行”,被清代与民国时期的统治者和包括陶行知在内的很多文化教育界人士尊为“圣人”。饰演武训的著名演员赵丹十分看重这次表演,并付出了巨大努力。
《武训传》在全国公映以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地就发表了四十多篇颂扬武训和《武训传》的文章,上海的三家出版社还分别出版了电影小说《武训传》、章回小说《千古奇丐》和《武训画传》,《大众电影》则将电影《武训传》评选为1950年全国“十佳国产片”之一。但是不久,诸如《不足为训的〈武训传〉》和《陶行知先生表扬“武训精神”有积极意义吗?》这样的文章开始出现。由此开始了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