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的绘画:谱系与鉴赏

第二节 文人画

字体:16+-

文人画至明代晚期最为兴盛,这与以董其昌为代表的“华亭派”的壮大、发展有直接的关系。作为明晚期画坛的魁首,董其昌既引导“华亭派”的画风,同时又提出了诸多书画的理论,其中画坛“南北宗”之说,大力抬高了文人画,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了文人画的体系。

董其昌(1555—1636),字思白,号玄宰,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他是明代后期著名画家、书法家、书画理论家,“华亭派”的主要代表。他擅长山水画,主张以书法入画,提倡画家应加强个人修养,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竭力标榜文人画,追求文人画的士气。他以佛教禅宗分南北两派为喻,提出著名的画坛“南北宗”之说。将王维推为南宗祖师,以荆、关、董、巨、米氏父子、“元四家”为南宗正统;北宗则以李思训为源头,尊宋代赵伯驹、赵伯骕兄弟以及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为北宗一派,并标举南宗文人画为画坛正统。董其昌善画山水,其山水画分两类,一类为水墨山水,流传较广;一类为青绿山水,比较少见。他的水墨山水主要师法“元四家”,题材也无大的变化,但在运笔用墨上,将书法的笔墨修养,融会于绘画的皴、擦、点、染之中,因而他所作山川树石,烟云流润,柔中有骨,转折灵变,墨色层次分明,古雅秀润。他还兼长书法、诗文,每每绘完山水,题以诗文,行楷簇簇如行蚕,闪闪如迅雷飞电,全图诗、书、画相映成趣,和谐一致,更富有抒情意境。

图8-4 董其昌《关山雪霁图》

代表作《关山雪霁图》(图8-4),用墨笔画重峦叠嶂,林壑幽深,绵延无际。画面中远方重峦叠嶂,气势沉雄。中间幽壑重重,峭壁矗立,近处村落、丛林、流泉、山径,错落有致,杂而不乱;大江曲折跌宕其间,虽有千岩万壑,但不觉滞碍不通。图中以渴笔勾勒远方峰峦山石,运用书法的中锋提顿进行皴擦,使线条流走轻快,疏密得宜。用墨色的浓淡燥湿显现山冈陵石的凹凸明暗,并画上横点巨苔。整幅画通过淡墨直皴的层层渲染来加以完成,意不在表现景物的形体,而是追求画面虚实相生的趣味,以疏旷之笔,画出凝寒淡远的景致。技巧纯熟,无懈可击,意境朴厚深邃。卷尾数行行楷跋文,书体娟秀刚劲,更使此图富有书卷气,爽朗潇洒,别具风格。代表作《秋兴八景图》(图8-5)是一套册页,共八开,其用笔回腕藏锋,线条沉稳生拙,同时柔秀灵逸。在设色上,将水墨的浓淡、干湿、黑白运用到极致,同时点以淡彩,淡雅生动,充分展示了董其昌山水画的平淡、酣畅、古雅、秀润的特点。明代晚期的文人山水画除董其昌外,陈继儒也是重要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