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出于政教、娱乐的需要,十分重视宫廷绘画的创作,清朝宫廷设有专门的绘画机构以管理画家的创作,但并未正式称为“画院”,而冠以画院处、如意馆、内廷作坊一类的名称。清代宫廷绘画题材内容与风格样式丰富多彩,有为统治者点缀风雅的正统“文人画”,装饰宫廷的山水、花卉画、帝王肖像及行乐图等,在此期间还绘制了不少表现重大政治事件的大型图卷。这一时期宫廷院体画的代表画家主要有焦秉贞、冷枚、金廷标以及西方传教士出身的郎世宁、王致诚等。
焦秉贞,生卒年不详,山东济宁人。天主教传教士汤若望的门徒,康熙时任钦天监五官正。钦天监中多西洋教士,焦秉贞在与其接触中熟知并吸收西洋法入画,在处理位置远近、人物大小时采用透视法,处理得当而具有真实感,受到康熙皇帝的欣赏。焦秉贞善画人物,吸收西洋画法,重明暗,楼台界画,刻画精工,花卉、山水、人物、界画楼观,不论位置远近,人物大小,不爽毫发,都能采用西法入画。焦秉贞是继曾鲸之后,开创“西学派”的著名画家,与曾鲸的“波臣派”、禹之鼎的“白描派”并称肖像画三大派。绘有《仕女图》《耕织图》等。
《仕女图》册是“御览”本,画中仅有“小臣焦秉贞恭画”一类识文,其画风工整细致,形神兼备,但设色浓艳,用线纤柔,脂粉尤浓,匠气十足。如画册之一《秋千闲戏》,六位仕女分为两组,一位立于秋千之上,两女立其左侧,右为轩槛中三女或闲聊,或观看,人物所处的环境是以工笔手法完成的,楼阁、树木亦是工笔手法,树干抽象、符号化,与写生作品恰好相反,仕女面部的五官虽是经抽象而非完全写实,但神态比较呆板,千人一面,这也是宫廷画家广为诟病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