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前两届会议最大的不同,是本届年会增加了宣读论文和报告心得环节,前者是一偿第二届年会夙愿,后者则是本着该社宗旨而特别增设。据年会报告显示:“去年年会,通知到会宣读论文,虽有庄泽宣、许公鉴二社友,惜于开会时因种种原因,未能到会宣读。今年特地重订征求论文及报告办法,广为征求。结果应征者有庄泽宣、孙仲威、李一非及广西省立民众教育馆。大会时,除庄、孙、李三社友均亲自出席外,广西省立民众教育馆亦派该馆展览部主任胡耐秋女士北来参加。四篇论文各有独到之处。”第三届年会新增的报告心得日程,是为了社会教育理论界与实践之间的沟通。“现在教育界,往往形成两个阵线:一个阵线是高唱理论,只谈学理的根据,不顾实际需要如何,一个阵线是只顾在下层蛮干,不重有所谓学术的研究。二者固然各有所长,同时都很需要,但各自分裂,却不免各有所偏,以致弊端丛生。本社为了消除这些弊端起见,本年年会,特由事务所先期函请各地社会教育实验机关派员出席报告实验心得,以供大会参考。”[124]发言(报告)题目及发言人单位如表2-8所示。
表2-8 社教社第三届宣读论文及报告发言一览表(1934)[125]
表2-8显示,社员庄泽宣、孙仲威、李一非及广西省立民众教育馆(展览部主任胡耐秋)宣读论文,从社会教育的凭借物、经济基础以及事业等方面予以展开。这四篇文章,与中心议题有着或明或暗的联系。实验报告部分邀请了无锡、邹平、定县以及镇平、山东及河南省立教育实验区的代表,向与会代表介绍各自事业。从邀请代表及发言人看,其背后大多有重要学术社团来作理论支撑,本身便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以期给各地社友一个解决社会教育界理论与实践“各自分裂”,“各有所偏”引发弊端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