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社会教育社研究

(三)社教社话语权的变更

字体:16+-

尽管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决议事务所迁返无锡原址[219],事务所专门公函告知各地教育厅局[220],但总干事由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教授顾岳中兼任,三个常务理事中童润之[221]无论资历、社会声望,都远远低于俞庆棠、陈礼江,档案资料中社教社常务理事署名顺序依次为“俞庆棠、陈礼江、童润之”。实际上,早在1933年3月,因俞庆棠赴丹麦考察民教期间,陈礼江就曾代其履行常务理事、总干事职务。[222]战后复员,俞庆棠兼任上海市教育局社会教育处处长兼上海市立民众学校校长,大部分精力倾注在行政事务及办学中,社教社话语权明显向国立社会教育学院院长陈礼江倾斜。这一点,从年会后理事会对议决案施行意见可见一斑,如年会决议有“由本社推定人员详加研究制定社会教育制度草案,提经理事会通过后执行”及“民众学校新体制案”,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均“推请董渭川童润之顾岳中三先生研究制定”,均推选童润之为召集人,但揆之史实,童润之担任召集人更多意义上是职务行为,在社教社这个专业学术团体中的话语权微乎其微。社教社第五届苏州年会筹备委员会成员组成、产生的理事会、监事会,中心问题讨论提纲起草、大会召开以及随后的理事会会议等,都在向世人传递一个信息,社教社话语权的掌控已由战前的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悄然转至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这与该院在抗战期间在社会教育界声名鹊起、战后云集社教界骨干人物有直接关系。

1941年8月正式成立的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是第一所教育部直属的社会教育专门人才培养机构。据首任院长陈礼江回忆:“1939年,教育部拟定第二期战时行政计划教育部分,于丙项第三条有‘筹设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培养社会教育高级人才并训练社会教育干部人员’之拟议,经呈奉行政院九月二日吕字第九九六号训令核准施行,旋教育部拟定第二期战时行政计划教育部分实施方案,乃规定于二十八年四月设立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筹备处。嗣后国防最高委员会审查,改为‘于民国二十九年度内筹设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先设筹备处’。”[223]1941年1月,教育部派陈礼江、吴俊升、刘季洪、邵鹤亭、高践四、相菊潭、钱云阶、马宗荣、王星舟9人组成该院筹备委员会,并指定陈礼江为主任委员,假四川璧山原县立中学、女子中学和职业学校三校校舍作为临时院舍,拟定该院组织大纲,8月1日教育部聘陈礼江为院长,原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的高年级学生及大部分教职员并入,9月1日正式开学,报到学生270余人,教职员40余人,开设有3个学系2个专修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