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实验区从1934年创立,至1940年结束,其主要实验事业集中在教育、经济、政治方面,均围绕相关主题实验而展开。教育方面以民众基础学校为中心,以强迫征学制实验、传习导生制实验作为方法,来实验基础教育普及的乡村教育模式;经济方面以合作为中心,军农合一和全民造产作为途径,来进行乡村经济建设实验。而“政治实验是本区实验事业之终极目标,因为我们既以教育方法来组训民众,以经济建设来培养民力,民智既开通,民力既充实,然后从事政治建设,方足以云完成地方自治”[31]。作为社教社设计倡导、由教育工作者推进的洛阳实验区的政治实验,依着自然程序,由村政辅导制、政务辅导与保教合一制三个阶段联合组成:“村政辅导、政务辅导与保教合一——由教育辅导进而督导政务,终至保教合一,建立保教养卫之新政治机构。在第一阶段我们是实行村务辅导制,以政治为主,以教育为辅,以教育力量来充实政治内容,以补政治之不逮。因为在现实社会中,教育是政治附属物,我们站在教育学术团体的立场,初步实验事业仅尽辅导之能事;待辅导事业著有成效,教育在社会建设中已有相当地位,然后即进至第三阶段,教育力量来督导政治之发展”[32]。实际上,实验区教育、经济、政治方面的主要事业,是联合推进,彼此融合,笔者为了叙述方便,将其分别加以梳理呈现。
1.普及乡村基础教育实验
按照实验顶层设计,社教社在进行顶层设计时,以教育辅导政治,普及乡村基础教育提高乡村文化。本着“学校与社教打成一片、从经济设施普及教育和教育组织连锁一贯”理论根据[33],为了“使政治与教育合一,完成管教养卫之各种建设”,实验区以乡村学校作为辅导村政建设动力、改造乡村社会的中心,纳儿童、青年及成人于一体,进行军事、精神、知识和职业四种训练,实验政治、经济、文化三种事业建设。“我们既然认为已往学校制度,将整个教育割裂得支离破碎之不当,所以确定学龄儿童之义务教育,年长失学儿童之短期义务教育,及年长失学之补习教育,均为基础教育,而将小学校、短期小学校及民众学校,打成一片,组成一个整个的、全民的、民众基础学校,而纳全村农民于一个基础学校内教育之的实验。”[34]也就是说,实验区以民众基础学校为普及教育的中心,为乡村建设的基本组织,从民众基础学校推进民众基础教育事业,在严格训练中推进民众基础智识,训练其生产技能,从而完成乡村建设,复兴中华民族。为此,社教社常务理事赵冕拟定乡村基础学校组织系统,如图3-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