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社会教育社研究

(三)各种统计数据

字体:16+-

美国历史学家利普塞特(S.M.Lipset)指出,对于一个社会问题的深入研究,历史学家可以借鉴社会学家,强调历史社会学研究方法,将归纳和定量方法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运用社会学概念及分析技术,而且能从合理的历史数据中获益。[37]通过可靠的数据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存在的整体状况,回到“历史现场”。《社友通讯》上刊登大量社教社经费收入、支出,前四届年会报告书中有翔实的参会社员籍贯、学历、职务、性别等数据统计以及年会经费支出比例等。此外,民国时期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地方政府、各社会教育机关留下大量社会教育统计材料,如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编撰的《全国社会教育概况》(共计6本),统计了1928—1929、1929、1931、1931—1933、1940、1947六个时段的全国社会教育统计数据;《社会教育概况》(教育部社会教育司自刊,1942);教育部统计室编印的《全国社会教育统计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度》(商务印书馆,1936)、《全国社会教育统计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度》(商务印书馆,1939);地方政府如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社会教育》(1930)、《三年来浙江社会教育概况》(1933)、《浙江省社会教育概况》(1936)等;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社会教育概况》(1935)、广西省教育厅《广西省社会教育概况》(1934)等,以及各地档案馆所藏各省市、县相关社会教育统计数据,这些统计材料涵盖了全国各地社教机关的数量、经费(经费投入、支出,来源及分配、百分比等)、社会教育人员情况表(学历、资历、教龄等)、社会教育人员的薪金等,这些均为笔者对社教社的量化研究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