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开世界性、毁灭性的大洪水之外,原始人类还会遭受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干旱、洪水等。面对各种自然灾害,中国先民不是逃跑,不是躲避,也不是迁徙,而是通过伟大的实践活动治理自然灾害。但是,这种对自然灾害的治理,不是破坏性的,而是修复性的,是人与自然互渗的努力,亦是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常规秩序的恢复。
一、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讲述的是女娲战胜地震灾害,恢复自然秩序的实践活动,被公认为中国远古文化最具魅力的神话之一。而“女娲补天”,亦被认为是中国先民通过与自然互渗的修复,实现宇宙天地之间的和谐共生活动的开端。从此,中国原始先民一次又一次勇敢地面对并治理自然灾害,使之成为中国生活实践与文明发展形式的常态。
在中国神话体系中,女娲的功绩主要有二:一是造人,二是补天。据说,女娲创造人类之后,日月星辰各司其职,子民安居乐业,四海歌舞升平。一天自然突然灾难降临,据汉《淮南子·览冥训》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1]这段文字描述了当时灾难突发时的严重情况:天的职责是“兼覆”,因为支撑天的四根大柱子折断了,塌开了一个大漏洞,不能全部覆盖住大地,所以大火从天而降;地的责任是“周载”,因为遇上了强烈的地震,断开了大裂缝,不能普遍负载着万物,所以洪水从地下涌出;由于“天失其职”“地失其责”,而引发了水火之灾,因有水火之灾,又造成了天地之间“万物失其所”,即人类逃离了家园、禽兽窜出了山林,一时之间,猛兽吃人民、凶禽抓老弱,宇宙秩序大乱,原始先民挣扎在天灾、地难、禽祸、兽害的多重苦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