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系辞上》中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1],认为是伏羲在对宇宙运行规律进行模拟的基础上,通过提炼、概括、创造出“八卦”,从此将“人事之变迁”或曰人间“吉凶祸福”纳入到宇宙天地的自然大环境来考察。“伏羲演八卦”神话之后,特别是《周易》与《易·系辞》的出现,将天、地、人及天道、地道、人道三者之间相互对应、相互贯通,对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神话中,伏羲是八卦的初创者。伏羲又为宓羲、庖牺(亦称庖牺氏)、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包犠,《史记》中称伏牺。神话中,伏羲的母亲华胥生活在华胥水边,因好奇踩了雷神的大脚印而怀了伏羲,12年后在仇夷生下伏羲。伏羲人首蛇身,聪慧过人,他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而制成网罟,用于捕鱼打猎;他还根据龙马身上漩涡的形状与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造了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
据说,龙马是水中蛟龙变的,凶猛无比,它跑到哪里,哪里就平地生水……伏羲降服了龙马……他一直坐在高台上,坐了八八六十四天,终于根据龙马身上漩涡的形状,研究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这套八卦图,人们叫它“伏羲八卦”。八卦互相配搭,又可变为六十四卦,这是伏羲研究八卦用了六十四天的象征。[2]
在这则神话中,伏羲是根据龙马身上漩涡的形状,研究出的八卦图;有的神话版本中,伏羲演八卦的灵感则取自于乌龟背上的图文。但是,从八卦代表着自然万物与人事万物来看,八卦的发明应该没有这么简单。《周易·系辞上》等对此给予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