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文化史(插图版)

第三节 道法自然:道家自然观与人生观

字体:16+-

一、道家的学术文化

班固认为道家学术出于史官。后人进一步阐述,认为道家源于史官文化背景而基于隐者的社会实践。史官文化就道家的理论渊源而言,隐者的社会实践就其依存的社会基础而言。先秦道家的派别,有多种不同的记载,仅从史家记述与现存文献考察,主要有老、庄、列三家。比较而言,战国时期列御寇所撰的《列子》一书,疑点诸多,有学者考证出它为伪书。所以现代人讨论先秦道家学术,多着意于老、庄二家。

老子其人及其著作《道德经》,对后人而言,就像一团团巨大的雾障,遮蔽着人们的视线。老子姓甚名谁,其故里何在,其平生事迹有哪些,孔子是否曾问学于他,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研究者。关于老子的生平事迹,《史记》中有记载,但因为《史记》对那些记载也不敢完全确认,再加上后来方术之士神化老子,更使老子的身世显得扑朔迷离,因而《老子》(即《道德经》)的著作权问题也受到人们的质疑。早在北魏时期崔浩就怀疑《老子》非老聃所著,这一疑问一直延续到现在。至于孔子是否问礼于老子,本无疑问,因近人梁启超在20世纪初疑古思潮盛行时将这一说法视为“神话”,引发了新的讨论。关于老子的身世,现在较为通行也较为权威的说法是,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出生于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其地在今河南鹿邑县东,毗邻安徽亳县。老子曾任周朝的藏室之史,生卒年不可考,大概略早于孔子,孔子确曾向他请教过礼,而且他的学术对孔子有所影响。大约在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稍后,老子因周王室内乱,离职去周。后老子西游,至函谷关,关令尹久闻老子大名,挽留老子为他著书,于是便有了五千言,为《老子》的蓝本。

《老子》一书的版本,后世流传甚多,以两种为主:一是河上公本(河本),民间流传本;一是王弼注本,为历代官方定本。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出土, 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战国中期楚墓简本《老子》出土。新近出土的三种老子版本与传统的文本有较大差异,尤其是郭店简本出现了很多新内容。不过,从总体思想来看,这三个版本的《老子》仍属于传统的老学体系。所以,新出土的文献,并没有改变老学研究已有的体系,而只是对现有研究的补充与修正。故而阅读时可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