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现代历史文学的传统与经验

中编 历史个案与文学典型

字体:16+-

第四章 《故事新编》的历史世界与寓意内涵

一、历史的现实叙事:《故事新编》的历史世界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是一位“从古代和现代都采取题材,来做短篇小说”[1]的小说家。无论是他取材于现代的小说集《呐喊》《彷徨》,还是取材于古代的小说集《故事新编》,都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与学界对《呐喊》《彷徨》的研究相比,研究者对《故事新编》作为历史题材小说的开拓意义和艺术价值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显然,《故事新编》在性质上既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历史小说,也偏离于现实讽刺小说;既不属于现实主义小说的范畴,也很难用浪漫主义小说或现代主义小说加以总括。鲁迅本人在《故事新编》序言中就曾指出,那种“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是历史小说,而《故事新编》是“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而成的对神话、传说及史实的“速写”,“不足称为‘文学概论’之所谓小说”。[2]这就启示我们不能用传统的文学观念和小说类型对其进行分析和阐释。《故事新编》是鲁迅所开创的一种小说叙事,他以神话、传说及史实为题材,“只取一点因由”,来表达他对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相互交融的思考,也由此开创了一种新的小说叙事方式。

(一)激活历史:《故事新编》的创作方法与叙事策略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小说家,鲁迅一方面直面社会现实,题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3]以此来达到他“‘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4]的目的,于是产生了两部现代题材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另一方面,他把目光投向历史,“拾取古代的传说之类”,[5]对神话、传说及史实进行现代演义,于是又产生了历史题材小说集《故事新编》。早在创作《呐喊》的同时,鲁迅就已开始搜寻历史材料创作《故事新编》。最早的《补天》创作于1922年,原题《不周山》,曾作为《呐喊》首版的最后一篇,后来又作为《故事新编》的首篇出版。从1922年创作《补天》起,到1935年创作《起死》止,《故事新编》的创作几乎贯穿了鲁迅文学生涯的始终,而且在他去世的前一年还于一月之内赶写四篇以“足成八则”,足见鲁迅对历史题材小说集《故事新编》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