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第七节 郁达夫与创造社流派的其他小说家

字体:16+-

随着郁达夫《沉沦》与张资平《冲积期化石》等小说的出版,创造社在小说创作上也令人瞩目。五四文学浓重的抒情性在文学研究会作家身上就已流露,在创造社作家那里就更突出。

一、郁达夫的小说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1911年入杭州中学堂,与徐志摩同班同宿舍。1913年随长兄赴日留学,1919年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学习。1921年参与发起创造社,不久便以小说《沉沦》名震文坛。1922年回国后,先后在安庆法政专门学校、北京大学、武昌师大等校任教,编辑《创造》季刊。因发表于《创造》季刊的《艺文私见》而导致了沈雁冰的批评,使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陷入笔战,不久,又与胡适派发生了笔战。1926年与郭沫若等一起赴广东大学,年底返沪后主持创造社出版部工作,编辑《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但对出版部的整顿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1927年初在《洪水》上发表的揭露革命策源地广州阴暗面的《广州事情》,又引起郭沫若、成仿吾等人的不满,加上创造社又在激进地向“左”转,郁达夫遂决定退出创造社。

郁达夫精通日、英等多种外语,旧学根底亦很深厚,散文与旧诗写得都很漂亮。他生性风流,却又卑己自牧,不与人争,然而他是“吕端大事不糊涂”。1927年10月5日退出创造社的郁达夫与从广州来上海的鲁迅很快成为挚友。当创造社向鲁迅发起围攻时,郁达夫却在与鲁迅合办《奔流》,并且模仿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嘲讽自己的旧日同仁对鲁迅的攻击是“群盲竭尽蚍蜉力”。郁达夫也受鲁迅的感召,成为“左联”的发起人之一;然而由于他的自由散漫而被“左联”开除,这也招致了鲁迅对“左联”党团领导人的反感。

郁达夫在创作小说前,在日本已阅读俄、德、英、日、法等国的小说上千部。他关于写小说的著名理论,就是小说是作家的自叙传;然而这个自叙传怎么写却深受他所阅读的小说的影响。大体来说,法国浪漫主义小说尤其是卢梭的《忏悔录》与《新爱洛绮丝》,俄罗斯从普希金、莱蒙托夫到屠格涅夫的“多余人”形象,日本的自然主义尤其是私小说,构成了影响郁达夫小说创作的主要谱系。阅读郁达夫小说时,你会发现一个出现在其不同小说中的主人公于质夫,这个“于质夫”虽然不能等同于作者,但其言行、思想与情感方式却是与作者相通的,甚至在其他小说中变换了其他名字,譬如历史小说《采石矶》中的黄仲则以及中篇小说《迷羊》中的王介成等,其性格气质仍是“于质夫”一族。通过“于质夫”形象的展示,他的小说充分显示了表现自我的审美特征以及与孤独自我相伴而生的苦闷、颓废与感伤等情感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