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第四节 《老残游记》与《孽海花》

字体:16+-

如果说李伯元是名副其实的谴责小说家,吴趼人只是半个谴责小说家;那么将刘鹗与曾朴列入谴责小说家的理由就很不充分。

一、为什么《老残游记》与《孽海花》不能归入“谴责小说”

细考起来,现在学界流行的所谓清末“四大谴责小说”的命题其实是一个假命题。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的第二十八篇《清末之谴责小说》中,为了论题的统一在分析《老残游记》与《孽海花》两部小说时,虽极力举证其对士官的批判,然而,批判士官在《老残游记》中篇幅很少,在《孽海花》中就更少。更重要的是,鲁迅命名《官场现形记》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谴责小说,在于它们与《儒林外史》艺术表现上的密切联系,认为它们没有达到讽刺小说的标准而堕入“谴责小说”,然而,《老残游记》与《孽海花》两部小说根本就并非《儒林外史》式的讽刺小说。从文类上看,《老残游记》是游记体的抒情小说,《孽海花》则是抒情式的历史小说,讽刺技巧在这两部小说中都很少使用,这与《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如《儒林外史》一样大量运用讽刺技巧有所不同。因此,鲁迅在编定《中国小说史略》半年后到西安讲《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时,就没有将《老残游记》《孽海花》与《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归为一类,而是在清朝讽刺派的名下,讨论了《儒林外史》与《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老残游记》之不能归入谴责小说,从外文译本的取名与中文精华的选择也可以看出来:阿瑟·韦利最早的英文节译本名为《歌女》(The Singing Girl),林语堂的英文节译本名为《泰山的尼姑》(A Nun of Taishan),最早的英文全译本名为《行医见闻》(Tramp Doctor's Travelogue);而在中文精华的选择中,很少有选择谴责官僚的段落,选择最多的是诗情画意的《明湖居说书》,这与对《官场现形记》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中文精华选择极为不同,后者选择的都是讽刺清末官员的场景。因此,极力推崇《老残游记》的红学家周汝昌认为:《老残游记》绝不同于晚清出现的那种“谴责”“暴露”的小说,它是一部内涵丰厚的综合性作品。而《孽海花》1905年由小说林社发行的时候,标明为“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