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

二、施蛰存:性爱描写的现代深度

字体:16+-

中国的现代主义小说最初蕴含在《狂人日记》与《长明灯》中,后来在沉钟社林如稷的《将过去》中得到了表现,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成为一个流派。不过这个流派却比较复杂,将刘呐鸥、穆时英与叶灵凤的一部分小说称为新感觉派是合理的,他们的创作的确与日本的新感觉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将施蛰存放入新感觉派就很不合理。施蛰存在《我的创作生活之历程》中说:“因了适夷先生在《文艺新闻》上发表的夸张的批评,直到今天,使我还顶着一个新感觉主义者的头衔。我想,这是不十分确实的。我虽然不明白西洋或日本的新感觉主义是什么样的东西,但我知道我的小说不过是应用了一些Freudism的心理小说而已。”对人的性心理进行分析与通过悟性对现代生活进行直觉之间,差异是很大的,但它们都可以统一到现代派上来。当然施蛰存并非像他所说没有接触到日本新感觉派,但其小说的现代派特征显然是以性的心理分析与幻觉为主导的,很接近超现实主义。

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派小说很像是林如稷《将过去》的亲兄弟,那么两兄弟之间有什么异同呢?二者的相同点是都受西方或日本现代派小说的影响,但在现实土壤上,五四时期的现代派小说是传统崩塌而个体无所皈依造成的;而30年代的现代派小说,除此之外还有上海作为真正的现代化城市在东方的崛起。30年代的上海是与纽约、巴黎齐名的国际大都会,是超过东京的亚洲最大的现代化城市。刘呐鸥、穆时英等人的现代派小说都是以上海为描写的对象,施蛰存比较复杂,描写古人与上海市郊的小说不少,但现实题材的小说仍是以上海为主要描写对象。在刘呐鸥、穆时英等人的笔下,上海的空气都发散着现代纵欲的气味。值得注意的是,当时他们是将艺术上的“先锋”与政治上的“左翼”混而为一了,因为二者都是以“激进”的面目出现的。从施蛰存、戴望舒、冯雪峰等人创办的《文学工场》,刘呐鸥主办的《无轨列车》及经营的水沫书店,到施蛰存主持的《现代》,政治上的左翼与文学上的先锋同时并存。《文学工场》因立场左翼激进使得光华书局老板拒绝出版,《无轨列车》出到第6期也以宣传“赤化”的罪名被当局禁止。水沫书店出版刘呐鸥译的《艺术社会学》,戴望舒译的《唯物史观文学论》,而且冯雪峰和戴望舒为其拟定了十二种书列为《马克思主义文艺论丛》。鲁迅翻译的卢那卡尔斯基的《文艺与批评》等就是由水沫书店出版的。丛书出到第五种就被查禁,水沫书店出版的《新文艺》月刊也因左翼激进而遭停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