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园三诗人”中卞之琳与新月派联系比较密切,他在诗歌上的成就较大,被闻一多称为新诗的“技巧专家”;而李广田、何其芳后来在散文创作上取得较大成就。
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第二年就以法文阅读波德莱尔、魏尔伦、马拉美等人的诗歌,创作《记录》等诗。1931年在英诗班上受到徐志摩的赏识,徐不仅将他的几首诗歌在其编辑的《诗刊》上发表,而且将他的诗编为《群鸦集》,托沈从文作《附记》,准备在新月书店出版,但随着徐志摩因飞机失事此事终未成。1933年大学毕业,在青岛访沈从文时沈资助30元让其自印诗集《三叶草》300本,他还去清华访闻一多,与李广田为出版臧克家的《烙印》出力。1935年底出版诗集《鱼目集》,1936年3月出版诗集《数行集》(收在《汉园集》内)与《西窗集》,三个诗集的短时间内的出版使他以名诗人的身份步入文坛。1938年8月与何其芳等乘车去经西安赴延安,9月与何其芳等见毛泽东,11月创作《慰问信》等诗歌。1940年赴西南联大外文系任教,出版诗集《慰问信集》。1942年出版诗集《十年诗草》。1941至1943年撰写长篇小说《山山水水》。1951年初发表歌颂新中国的《天安门四重奏》,出版诗集《翻一个浪头》。1952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先后在文学所与外文所担任研究员。
对于卞之琳的诗向来争议甚大,否定者不少,推崇者亦不少。值得注意的是,否定者超越了政治倾向,多是从艺术上着眼的,胡适、梁实秋与1949年后“革命批评家”都是从他的诗晦涩难懂切入加以否定的。推崇者则认为他的诗是“新智慧诗”“纯粹的诗”,他以其精致的语言追求,化欧化古,成为20世纪影响持久风格独特的大诗人,甚至就技巧而论是新诗第一人。可见无论肯定者还是否定者,都着眼于他的作诗技巧,他的优点与缺憾都集中在技巧的雕琢上,缺憾是“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优点是他的诗雕刻得精致,即使是将日常口语纳入诗中,也经过了深思熟虑。晦涩也是双刃剑,读不懂当然是致命伤,但新诗最大的问题恰恰在于太好懂,因而晦涩往往又是含蓄与蕴藉的表现。事实上,卞之琳几首著名的诗一点也不晦涩,都是一看就明白的诗句,《断章》如此,《墙头草》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