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三部曲虽然不是什么佳作,但却具有时代意义。《憩园》是真正的杰作,它与激流三部曲、《寒夜》一起代表着巴金小说的艺术成就。
巴金在《秋》中显露的向写实的转变,到《憩园》得以完成。从《憩园》开始,巴金小说的客观写实性明显增强,从早期作品浓重的理想主义与感伤主义转向写实主义。在《憩园》中,再也没有过渡文本《秋》所残留的感伤主义。最早发现《憩园》文学价值的是李广田,《憩园》出版不久他就著文说在他读到的巴金小说中这是最好的一本。然而夏志清在小说史中却将《憩园》贬得很低:文体平淡,悲剧性主题也未得到适当的发展。唱反调的是香港文史学家司马长风,他甚至认为《憩园》得鲁迅、沈从文、老舍、郁达夫之长,“卓然独立,出类拔萃。”事实上夏志清的小说史虽然偏见极多精彩处也多,司马长风的文学史平正但精彩处很少,对《憩园》的价值发现是其不多的亮点之一。甚至更关注文学思潮而非文本细读的顾彬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认为《憩园》“真正的深意并不为人所知……从中可以看出有一个具有主导地位:写作在危难时代的问题。”
引起巴金创作《憩园》的是他的五叔。1941年1月他回到阔别18年的成都,听说不久前吃喝嫖赌败光了家产的五叔死在监狱中。如果早点听到五叔的佚事,那么《秋》的篇幅会更长一些。他在筹划《冬》,然而,如果真是延续激流三部曲的路数来写《冬》,那么家族中的众多人物都不能不提,就会没有艺术特点,于是,他摒弃了《冬》的写作计划而另写《憩园》。在激流三部曲中,巴金是以控诉的主体介入的姿态出现在小说中,这个代言人或者是觉慧,或者是觉民、淑华;而在《憩园》中作者完全将主体屏蔽,而是以客观的姿态书写憩园主人的兴衰存亡。小说的结构也是巴金中长篇小说中构思最巧妙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