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简明教程

第五章 本时期戏剧文学

字体:16+-

第一节 田汉 丁西林

田汉(1898—1968)是五四时期戏剧文学的代表作家,要理解田汉的戏剧,首先需看到其诗人气质在创作中的显现。作为一个诗人,田汉在其戏剧表现中,对心灵世界种种困惑与挣扎的兴趣显然超过对外部世界复杂关系与表象的兴趣。他认为:“艺术的动机只在表现自己!把自己思想感情上一切的活动具体化、客观化。”[1]思想感情上的活动在田汉戏剧中主要呈现为“灵与肉”的冲突,灵肉冲突包含着多种现实形态,或指理想与现实,或指精神与物质,或指人性与兽性,或指爱情与艺术,生存范畴内种种对立的两项皆可归入其内。在其第一个剧本《梵峨璘与蔷薇》中,灵与肉的种种冲突形式得到初步的呈现:大鼓艺人柳翠精湛的表演艺术沦为看客们消遣的玩意儿;在自由恋爱反受其累、给人作小现世享受的世风之下,柳翠也萌生了顺世逐流的念头;秦信芳的父亲当年清廉刚正,却斗不过官场的利益潜规则,落得个丢官**产的下场;秦信芳不愿走仕途之路,专情于艺术,却因没有经济支撑难以为继;李简斋当年志气昂昂献身革命,至革命成功后,当官赚钱、寻欢讨小,与世间俗物一般无二;柳翠为助爱人完成艺术的追求不得已选择给人作小,若不是李简斋成人之美助其资财,他们也难以获得爱情与艺术兼得的理想结局;艺术家在自由与安定、艺术追求与家庭婚姻之间的两难选择在此剧中也初露端倪。但由于该剧缺乏足够的篇幅构建合理的戏剧动作以演绎主人公的人生境遇,以上种种命题在剧中都只是浅尝辄止,而在田汉此后的戏剧创作中,这些冲突命题或各有侧重或兼而有之,不断地回旋、演进、深化,谱写出一曲曲苦闷、感伤、彷徨的人生哀歌。

从形式上看,田汉早期的戏剧正面展示的主要不是灵肉冲突的现实形态,而是这些冲突在主人公心灵中的显影。人物在现实人生中的际遇往往通过追溯往事的形式而得以显现。《梵峨璘与蔷薇》中,秦信芳的家庭与个人遭际通过吴妈妈的讲述得以交代,李简斋的过往在李太太与儿子的对话中彰显;《湖上的悲剧》中,老仆的讲述引入痴情少女素苹(即白薇)在恋爱受阻后投水自尽的遭际,梦梅弟与白薇的谈话则交代了杨梦梅在白薇死后迫于父命结婚却仍然心系旧情奋笔写作的往事与现状,及至梦梅与白薇相认,则道出当年音讯不通的原因及白薇投水复被救活、蛰居湖畔的隐情;《古潭的声音》中,美瑛的过去及如何投潭自尽都通过诗人及母亲的叙述得以交代;《苏州夜话》中,画家在战争中为了保存艺术,无暇顾及妻女导致妻离子散进而家破人亡的悲剧也全是通过剧中人的对话叙述出来。以叙述来交代前情,一方面是为了戏剧时空的统一,演出场面的精简;另一方面也可见出,田汉在早期创作中对于正面展示生活客观形态这一戏剧形式并不擅长。他更感兴趣的是外部世界在内心的投影,在对话中呈现的事件是为展开内部精神活动而设的境遇。舞台正面展现的空间让位给人物大段的抒情独白,通过这些独白对人物心灵世界中灵肉交缚的情状进行揭示。因此,田汉早期戏剧具有抒情性强、情节性弱的特点。然而,戏剧毕竟是发展的艺术,戏剧动作在舞台上必须有所推进,最终得以完成,由于田汉早期戏剧弱于正面展示客观生活形态,也就难以充分演绎人物与现实环境之间的生成制约关系,难以精细刻画不同个体意志、情感的相互作用形式,则推动戏剧动作得以发展与完成的力量常借助奇人、奇事、奇境的构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