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简明教程

第五节 “新武侠小说”

字体:16+-

“新武侠小说”,是指发轫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香港,以虚构的历史上的武侠故事为内容的一个文学流派。这一文学流派以梁羽生、金庸为代表,后来又将台湾武侠文学作家古龙也归入此一派别。为了区别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旧派武侠文学,俗称“新武侠小说”。

武侠小说在我国由来已久。自《史记》列《游侠列传》以来,侠士在社会中就成为一个特殊阶层的代表人物。唐传奇中的若干作品已具备了雏形。到明清时代有了大发展,逐渐成为定型的长篇小说,如《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乃至《水浒传》皆可称为武侠小说。这些作品着力表现侠客、义士替天行道、打抱不平、惩恶扬善的义举。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体现了人民反压迫、求解放的愿望。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在这些作品中,虽然侠客义士武功高强,具有很强的叛逆性,但他们往往为清官效命,去惩除凶恶,也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到了清末民初,武侠小说也有较大的收获,这时的作品开始趋向现实生活。

现代白话武侠小说在社会上崭露头角当以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向恺然(平江不肖生)、赵焕亭等作家为代表。

向恺然(平江不肖生)以《近代侠义英雄传》揭开了武侠小说的反帝主题。后来中国的武侠小说有“南向(向恺然)北赵(赵焕亭)”之称,二人都是现代武侠小说的重要作家。

《江湖奇侠传》1922年在《红》(后改为《红玫瑰》)周刊上发表,共有160回。向恺然完成前面106回,其后为赵苕狂续写。此书反映的是湖南平江、浏阳两县居民为争地械斗,引出昆仑、崆峒两派剑侠的刀光剑影的厮杀。作品题材是个大杂烩,来源于历史轶闻、民间传说以及清人的笔记野史,但作者能把故事讲得十分生动有趣,特别是第73~81回的“火烧红莲寺”被拍成电影后,更是轰动一时。与《江湖奇侠传》的荒唐怪异不同,1923—1924年间出版的80回《近代侠义英雄传》则是充满着民族正义的“武侠传记文学”的代表性作品,标志着20世纪20年代武侠小说创作的成熟形态。作者在第一回开宗明义指出,“这部书是为近二十年来的侠义英雄写照”。作者以朴实流畅的语言和纪实性手法,描绘了戊戌政变前后二十多年里各路英雄豪杰,如大刀王五、霍元甲、山西老董、赵玉堂、农劲荪等人侠肝义胆和各种超凡的所作所为,为那时的侠义英雄立传。本书紧紧围绕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气节的主旨,浓墨重彩地成功塑造了霍元甲这一为国为民的大侠形象,以霍元甲被日本人毒害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