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诗歌”又称“后朦胧诗”、“第三代诗”或“实验诗”,是继“朦胧诗”后出现的又一股新的诗歌潮流。其主要代表诗人有韩东、于坚、翟永明、徐敬亚、默默、多多、万夏、杨黎、李亚伟、马松、杨克等。他们的诗歌理论新异而驳杂,流派、团体不断涌现。为了超越“朦胧诗”的诗歌范式,他们极力推崇反崇高、反优雅、反文化和反语言等诗歌理论,主张诗以平民化的视角、粗鄙的意象、客观冷静的抒情姿态、口语化和粗俗化的语言以及愤世嫉俗的反讽修辞,呈现庸常生活中人内心的孤独感、焦灼感、荒诞感与失落感。
1982年之后,虽说“朦胧诗”的论争仍在继续,但“朦胧诗”的创作潮流已渐趋衰退,而且当时许多“朦胧诗”诗作仅仅是对北岛和顾城诗歌的简单模仿和复制,不但诗歌里充斥着伪饰的情感,而且形式上也缺少持续革新的努力。另外,“朦胧诗”一方面出现了被过早“经典化”的迹象;另一方面也遭遇了自我突破的困境,这些现象引起了一批60年代出生的青年诗人的不满和担忧,于是他们对诗歌展开了一系列的“反叛”和“超越”行动。
1982年一些诗人提出“打倒北岛”口号后,他们开始有意颠覆“朦胧诗”所形成的诗歌书写模式,创作一种有别于“朦胧诗”的“新的诗歌”,这些诗歌在诗学理念和艺术形态上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984年以后,“新生代诗歌”创作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具体表现在当时出现了大量带有实验性的诗歌社团和各种自办(自印)的诗刊、诗报和诗集,同时还出现了许多由诗人的“结社”写作方式而形成的社团和诗群体,这些社团(诗群)主要有南京的“他们文学社”,上海的“海上诗群”,四川的“新传统主义”、“非非主义”和“莽汉主义”等。1986年《深圳青年报》和《诗歌报》联合举办了“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并介绍了60余家“诗派”,这些“诗派”由100多位“后崛起”诗人组成。如此众多的“诗派”和“社团”,有效地推动了“新生代”诗歌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