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老舍真正开始他的创作生涯是从1924年赴英讲学到1929年夏返国之前,此间完成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对文化批判与对民族性问题的反思和剖析初现端倪。1929年老舍离英返国途中在新加坡期间,写作又一部长篇《小坡的生日》,表现作者对被压迫民族的深切同情和“联合世界上弱小民族共同奋斗”的希望。回国后到抗战爆发前,创作五部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和《文博士》,三个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和《哈藻集》。从抗战爆发到新中国成立,是老舍创作的又一阶段。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中篇小说集《月牙集》,短篇小说集《火车集》《贫血集》《微神集》等。新中国成立后,老舍创作了长篇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以清末民族衰落、列强入侵和人民抗争为大背景,展开了国难、家殇和民族衰落的三重悲剧。
老舍主要以小说创作蜚声文坛,纵观老舍的长、中、短篇小说创作,可以看到,他对中国现代文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对城市市民阶层、市民性格的艺术表现。老舍擅长扫描市民阶层的精神文化现象。他不只记述个别人物的痛苦遭遇,而且还尖锐地提出城市贫民摆脱悲惨命运的课题。在老舍的小说中,有一个基本主题,就是在执著于对国民劣根性的揭露,对民族传统文化反思、批判的同时,还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尤其是中后期作品政治意识日趋激进,更进一步表现了国民的觉醒与抗争。
老舍的小说“北京味儿”很浓,他常以北京这座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历史名城作为反映生活的基地,描述北平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表现他们在独特的文化氛围中形成的生活习惯和心理心态,从具体的生活场景到人物的言行举止,都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还是一位著名的幽默作家。他所受的平民社会的市井气息、皇城帝都文化氛围的熏陶,与从母亲那里得来的遗传以及英国作家狄更斯等人的影响,结合在一起,为他的文化批判找到了一种最适宜的、内涵丰富的、独具一格的老舍式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