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综合教程

第三节 穆旦与九叶诗派

字体:16+-

内容提要

穆旦是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也是中国新诗现代化道路上最具探索性和异质性的诗人。1937年至1948年是其高产期,出版诗集有《探险队》《穆旦诗集》《旗》等。新中国成立后,诗歌创作一度消歇,主要致力于文学翻译,晚年写有《智慧之歌》《冬》等诗作。

穆旦诗歌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第一,塑造了复杂、混乱、残缺而又追求蜕旧变新的现代自我形象。“我”在各种异力撞击之下破裂,又经怀疑、否定、蜕变的痛苦历程求得新的组合与暂时的平衡,但始终无法挣脱新一轮的被分裂的危险;第二,用感官去思想,将肉体感觉与形而上的玄学思考熔铸一起,既直面肉体的现实存在,又寻求灵魂对肉体的不断超越;第三,抛弃了古典诗歌所刻意经营的朦胧意象,取而代之的是“非诗意”的抽象语词。以介词、连词的广泛借用结成严密的逻辑关系,有效传达了意义层次众多而又要求清晰可感的现代思想情绪,充分表现了“思维复杂化、情感线团化”的现代特征;第四,受奥登、艾略特、叶芝等西方现代诗人影响,借用隐喻、通感、象征、反讽、悖论等手法,构建起独特的个人化“象征系统”,用复杂的张力关系取代古典世界及现实世界中能指与所指的一致性。

除穆旦外,九叶诗派的主要成员还有唐湜、唐祈、陈敬容、杜运燮、郑敏、辛笛、袁可嘉等,他们在保持独异的个人特色的同时,又有着相近的诗学追求:第一,“现实、象征、玄学”相综合的诗歌理想。注重在情绪与智慧、感性与知性、个体与民族、诗艺与时代的矛盾中寻求社会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完美统一。第二,“非个人化”的经验传达。在知性烛照下将诗人情感外化为客观意象,同时将哲理体悟还原为感官意象,以意象为中介实现形象、思想、情绪的三位一体,最终完成经验的非个人化呈现。第三,新诗戏剧化。借用叙事文学所常用的悖论、独白和对白、动作和背景描写等“戏剧化”手法,打破了传统诗歌在情节结构和情绪线索上的单一性,以获取更大的包容处理复杂人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