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土前期禅学史

第一节 地论师的兴起和心性论的发展——兼论《大乘起信论》的主旨及作者等问题

字体:16+-

地论派的形成与《十地经论》的翻译有关。前文已述菩提流支、勒那摩提合译世亲《十地经论》,佛陀扇多为传译。由于菩提流支一勒那摩提师传、宗趣不同,对经文的理解、表达亦异其趣,由此分成两大派系,慧光虽然曾参助译事,并合其两诤,共成通部,但其所宗为勒那摩提一系,由慧光建立地论师南派,号相州南道。北派由菩提流支弟子道宠开创,号相州北道。

一般认为,南道认为佛性现有(本有),以第八识为净识,北道认为佛性当有(始有),以阿梨耶识为染识,在判教方面,南道将佛教经典判为四宗《毗昙》为“因缘宗”,《成实》为“假名宗”,《般若》为“不真宗”,《华严》《涅槃》《法华》等为“真宗”。北道则别立《华严》为“法界宗”,显其殊胜,故为“五宗”。

南北二道的分歧是理论方面的分歧,不是一般的宗派势利之争。北道宗菩提流支之说,属于纯粹的唯识系统,故以第八识为染识,为杂染之根本,与真谛、玄奘所宗一致,南道宗勒那摩提之说,虽亦属唯识一系,而杂取如来藏思想,故以第八识为净识,将之与如来藏、真如视为一体,为一切染净之法的依持。南道视藏识同乎如来藏,本在众生自身中,故认为佛性本有、现有。北道以藏识为杂染之本,本非清净,需要经过外缘熏习才可能转染成净,转识成智,故认为佛性当有、始有。

南北两道当有、现有之争影响巨大而又深远,导致后世唐玄奘远至印度以求解决这一问题。但两道的著作大多散佚,南道尚略有残余,北道则全然不存,对其争论的具体内容难以悉知。而两道的辩论确实推动了心性论的发展,并促使中国佛教不惟单纯接受印度的佛教思想,并且加之以自己的理解和创造,发展了印度佛教理论尤其是心性论,这对于后世台贤禅宗及唯识一派都有很大的影响。这一时期堪为典范的著作便是《大乘起信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