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西古代历史、史学与理论比较研究

第一节 中西古代史学概论

字体:16+-

一、古代中国史学概论

(一)先秦时期的史学概论

1.先秦时期史学的发展概况

先秦时期是中国史学的初步形成时期。

中国史学的源头可追寻到远古时期的传说。在文字没有产生之前,古人对历史的记忆和传播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来实现的。这些口耳相传的故事,后来成为人们追述早期历史的重要资料。先秦典籍保留了大量远古时期的传说。例如,《淮南子·览冥训》记载,女娲炼五色石补天,除尽凶鸟恶兽,使民得以安居;《韩非子·五蠹》记载有巢氏教人们“构木为巢”,等等。这些口头传说,或多或少都掺有一些虚构的成分,但它们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社会生活的情况。

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为殷王室活动而贞卜的卜辞。甲骨卜辞一般只有十余字或数十字,有时间、地点、人物活动等历史记载因素,但尚未表现出自觉的历史意识。殷商晚期和西周时期出现的金文,尤其是西周金文,开始有了自觉的历史意识。金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铭辞。西周金文主要记载周王室和贵族庆赏、征伐、俘获、锡土田等活动。金文字数较甲骨文多,记事更为详细。在金文铭辞中,有的刻了“子子孙孙永宝用”之类的话,表现出铭刻者欲将现世功业传之于后世的历史意识。[1]

上古时期的文献,除了甲骨文和金文,还有流传下来的官方文书和王朝颂诗,如《尚书》、《诗经》的《雅》和《颂》等。这些文献,有的是后人据旧说编辑而成的,如《尚书》之《虞书》和《夏书》四篇,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有的是当时的文献,但在流传过程中后人对文字作了改动,如《商书》的《甘誓》、《盘庚》等。这些文献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上古时期人们的历史思想,其中以《尚书》的内容最为丰富。《尚书》记载了虞、夏、商、周时代的文告和王公大臣的言行,其记事记言的方法和所表述的思想,较之金文有了很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