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西古代历史、史学与理论比较研究

第一节 古代中国与西方历史理论概论05

字体:16+-

1.一——多

2.整体——部分

3.偶数——奇数

4.有限——无限

5.开端——中间——末端

6.圆——直

7.在它自身中——在其他的中

8.静止——变动

9.同——异

10.类似——不类似

11.等于——不等于(大于——小于)

12.同年龄——年老些——年轻些

13.时间:现在——过去——将来

14.存在:现在存在——过去存在——将来存在

15.变化:已经变——正在变——将来变

16.名字——逻各斯——知识——意见——感觉

17.产生——消灭

18.综合——划分

19.增长——萎缩——等量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范畴只相当于上述第一部分提到的四种类型的“相”的第一类,第二类伦理价值的“相”和第三类具体事物的“相”都没有提到,这表明,柏拉图的思想正在发生某种转变,作为前期讨论主题的伦理思想退出了中心位置,同时,他也不再讨论经验的具体事物及其性质,如水、火以及冷、热、干、湿等问题,而这些正是柏拉图以前的哲学家们重点讨论的核心所在,与前者不同的是,柏拉图的这些范畴都不是经验中的事物,而是外在于人的经验的更具普遍意义和抽象性的东西。后来,亚里士多德明确提出了“范畴”这个术语,并把范畴划分为十种类型。所不同的是,柏拉图在《巴曼尼得斯篇》中提出的范畴是从逻辑推论(演绎)出来的,而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则是从经验事实中概括(归纳)出来的。在这一逻辑推论过程中,柏拉图更加注重“相”和“相”之间的互相结合和相互联系,从而打破了原来的“相”的绝对性。但同时,如果说柏拉图还没有对究竟哪些东西有“相”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也就是说还没有能够把“本体”和它的性质、数量和关系区分开来的话,亚里士多德则已经将“本体”及其属性区分开来,提出第一哲学是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学问,从而进一步发展了柏拉图的相论,开创了哲学本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