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激
如果各种需要和愿望都能自动地得到满足,那么人们就会感到自在和满意,只有快乐没有苦恼。但实际生活并非如此。人人都要遇到来自外界环境的或个人内部的多种干扰、阻碍。这些干扰、阻碍要求人们动员一切资源,做出努力去顺应。顺应是临床心理学的专门术语,指良好的适应过程及其效果。如果适应的后果无成效就称顺应不良。顺应行为是人面对外界要求来处理所遇到的应激,与环境维持协调的关系,以此做出努力而产生有利于个体的变化。这种努力行为,心理学家称之为应付(coping)。顺应的发生常常由于个体适应了环境,或环境本身产生了有利于个体的变更。
任何顺应要求对个体都是一种负荷。负荷太重就会造成严重的紧张(压力)和损害性后果。紧张就是应激,从社会意义上讲,称为紧张;从心理机制来讲,称为应激(stress)。有关应激的概念有多种说法,为避免混乱,笔者将其概括为:由紧张刺激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王效道,1989)。我们将来自外界的顺应要求称之为应激源(stressors),对应激源在有机体内产生的频繁适应不良称之为应激,给人造成紧张的条件和环境称之为应**境或状态。
二、应激源
应激源就是顺应提出的要求,也就是引起应激的刺激物。它们可能来自生物方面,如病毒;物理方面,如噪声或灼热;心理方面,如情感剥夺;社会文化方面,如贫穷。下面我们从工作职业、个人生活、环境等方面对某些主要应激源进行阐述。
(一)职业应激
职业应激产生于人与职业之间的相互作用。职业应激可分为三类,即组织特征和过程、工作条件与人际关系、工作要求和职业特点。
在组织特征中,高度集中化、形式化、具体化、规模宏大、变动性小均具有应激性。工资待遇不公、经常调动、交流不够、任务分配不清、矛盾冲突以及作业反馈不足等组织政策及其执行,均可能是应激产生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