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务

第三章 心理卫生理论(中)——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心理学

字体:16+-

第一节 精神分析

在精神分析学说的基本理论中,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有关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无意识和压抑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和性欲理论。

一、无意识和压抑

(一)无意识

弗洛伊德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他认为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是一切意识行为的基础。什么是无意识?它从何说起呢?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生活——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心理,由两个部分组成,即意识和无意识。

人们在清醒状态下,对自己所想、所做的事的动机是清楚的,即自己知道为什么要这么想、这么做,这种心理状态就是意识。意识是人们直接感知到的有关心理部分,这一部分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不是很重要,他认为这仅仅是人的心理活动有限的外显部分。弗洛伊德曾做过这样的比喻,认为心理活动的意识部分好比冰山露在海面上小小的山尖,而无意识则是海面下边那看不见的巨大的部分。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是指人们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潜在的心理活动,它是各种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宗教法律所不能容许的、本能的冲动与欲望,它被压抑到无意识之中了。那么,这些本能的冲动、欲望,被压抑到无意识之中,就老老实实地不活动了吗?不是的,它们并不安分,而是在无意识中积极地活动着,不断地寻找出路,追求满足。

(二)压抑

压抑是指把自己内心所不能接受,为社会伦理道德所不容的冲动、欲望抑制到无意识之中。它是最基本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虽然当事人自己没有意识到,但被压抑的冲动与欲望并未消失,仍然在无意识中积极地活动,而且可能不知不觉地影响到人们的日常行为,往往产生莫名的症状。例如,一个想逃学的学生,总是自己制造伤病,结果不能上学,但自己并不能认识到自己的这种想法。又如,一位学生两年高考不第,第三年高考前突然失明,经检查未发现任何器质性的病变,高考过后又复明了。这表现了这个学生压抑到无意识中的对高考的厌恶和逃避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