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先进教育的重要标志,已经成为教育界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为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方向和科学性,中小学校的教师、校长必须弄明白什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是懂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年8月31日)中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13日)再一次提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教育部教基〔1999〕13号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1999年8月13日)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在深刻领会上述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文件的指示精神,特别是《2012年修订纲要》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笔者结合近三十年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工作实践,经过几十位专家的两轮集体评审,我们界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为:教育者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运用多科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通过日常的、专门的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性问题(积极自我意识的培养、学习心理的辅导、挫折的应付、情绪的调适、人际关系的协调、性心理的教育、优良人格的塑造)的教育,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咨询与辅导,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和谐地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