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点带线,以线联面,是本文研究茶马古道云南段马帮音乐文化的主旨思想。在所选择地点上,本文第二章、第三章,以赶马人及不同民族《赶马调》作为一条主线,带出第四章中的德钦弦子音乐文化,奔子栏锅庄音乐文化,以及其他民族马帮音乐。这样的点、线、面的想法,旨在环环相扣,从宏观上把握现状,勾勒出一幅茶马古道云南段选点的马帮音乐文化现状。
因此,在这样的架构之下,马帮音乐呈现出了典型性与多样性的音乐特点。本章重点阐述德钦弦子与奔子栏锅庄,它们不仅是当地最富特点的代表性音乐,同时也是藏族马帮最喜爱的音乐消遣方式。德钦弦子本来就以自由、多变、元素丰富而闻名,它的音乐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呈现出较为统一的音乐形态特征。而奔子栏锅庄舞虽然以严肃、庄严闻名,但它在茶马古道上,却是以一种集体大联欢的别样形式出现,引来众多民族马帮的加入。在云南段,如果说汉族马帮是以《赶马调》作为马帮音乐代表,反映出其人生观、爱情观、价值观的话,那么藏族马帮则以赶马山歌、赶马情卦等民间歌曲,德钦弦子等民间器乐以及锅庄舞等民间歌舞类共同构成了藏族马帮音乐事象,并且无论是哪样的形式都深刻体现出了藏族马帮的宗教信仰,通过这些音乐事象可见,藏族马帮对茶马古道有着不一样的认识与理解,这条古道之行对于藏族而言,不仅仅是商业贸易之路,它是人们心灵朝圣之路,甚至承载着所有藏民对于藏传佛教的深刻敬仰。与此同时,为了丰富马帮音乐,笔者兼具茶马古道上纳西族《赶马调》、彝族三弦、他留人小三弦等调查研究。
在笔者看来,茶马古道上的马帮音乐,起初都是各自民族中最受喜爱、最有特点的音乐,它们主动或被动、有意或无意地被带进茶马古道语境后,从横向方面逐渐吸收和融合其他民族的音乐元素,在纵向上又不断地被茶马古道语境影响、改变,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马帮音乐自己的特色。马帮音乐不仅包括诸如《赶马调》典型性的茶马古道音乐,也包括赶马路上众多民族马帮参与的众多音乐文化活动。这些音乐事象共同勾勒出马帮音乐的主体轮廓,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复杂、丰富多变的音乐系统,呈现出的正是各个民族音乐适应、融合、传承与创新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