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竹露清声:一个人的音乐趣味

魔鬼的诱惑

字体:16+-

当普罗科菲耶夫第七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响起时,谁还能保持淡定,稳如泰山地坐在那里,不被极富律动感的音乐所打动?普罗科菲耶夫是真正双脚跨入20世纪大门的作曲家,他带给我们的是全新的音乐理念,他的作品是20世纪社会节奏忽然变化的写照,但是,对很多人来说——不仅是那时的,直到现在仍有人抱有这样的看法,他的音乐仿佛是另一个星球传来的声音,遥不可及并且匪夷所思,与地球上和谐的旋律格格不入,而他,也是身穿金属色太空服从天而降会施魔法的魔鬼。

俄罗斯作曲家生来就是浪漫派,斯拉夫民族的性格和生活环境造就了俄罗斯作曲家深邃悲情、醇厚浓郁的性格。他们的作品真挚而感性,既有宽广的格局,又有细腻的情感,听拉赫马尼诺夫、柴科夫斯基、格拉祖诺夫、格林卡、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都会让人获得心满意足的感动,但至今,他们中间仍没有任何一位能让我完全陷入痴迷的境地。普罗科菲耶夫却完全不同,在完成早期的过渡与蜕变之后,成型期的他用充满冒险精神和想象力的音乐“背叛”了浪漫主义,重新塑造了一个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世界,这个世界让人颠三倒四,欲罢不能。

19世纪是多愁善感的世纪,作曲家在音乐中融入的情感恐怕至少占据了整个音乐史的一半,哪怕是情感神经最末梢的细微变化,作曲家都要用音符刻画出来。浪漫主义音乐在汹涌的情感大潮推动下,终于走上了不归路。我们必须相信“物极必反”的客观规律,音乐也是这样,当浪漫与精致、感性与唯美无以复加时,将会有人走出来,用锤子砸碎前人妄图越擦越亮的玻璃世界。出生于世纪更替点上的美国作曲家科普兰(Copland)曾经说:“从浪漫主义中解脱出来,是20世纪早期最令人感兴趣的事情。”没错,对于普罗科菲耶夫来说也是这样。他曾经狠狠地挖苦过浪漫主义矫揉造作的做法,对于理查·施特劳斯、马勒等后浪漫主义作曲家很是不以为然。普罗科菲耶夫更憎恶那些浪漫主义与印象主义的追随者们,他们将浪漫主义本来就满的要溢出的情感,用千篇一律的庸俗化手法表达。不知道是音乐被多愁善感的情绪绑架,还是情感被矫揉造作、噱头不断的音乐绑架,总之在普罗科菲耶夫眼中,20世纪的感性艺术已经面临危机,亮起红灯,“浪漫派的啰啰唆唆、夸张**以及印象派的烟雾朦胧和萎靡不振”都将被无情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