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竹露清声:一个人的音乐趣味

诗意李斯特

字体:16+-

毋庸置疑,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李斯特是音乐世界中一位胜利的国王,他活着的时候创造的辉煌令多少音乐家羡慕不已。作为一名作曲家,他让乐器和乐队发出完全不同的声音,混合出前所未有的音响效果,被认为是“在浪漫主义时代,就连瓦格纳也无法超越的大师”;作为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钢琴家,他用超凡技巧征服了从他的时代直到我们的时代的听众,他的钢琴作品直到现在,仍然是优秀钢琴家的试金石。

我酷爱李斯特的钢琴作品。那些充满绚烂的技巧,音符密度很高的乐曲,音响庞大而丰富,听起来让人痛快淋漓。就像一潭激流从俯视万物的山尖上倾泻而下,撞击到岩石和安静的湖面,刹那间水花四溅,晶莹而有力。但如果我们沉溺于斯,将这些视为欣赏李斯特的全部的话,我至少还能列举出十名风格类似的作曲家取而代之。必须承认,李斯特的乐趣远不止如此,至少在我看来,那些在幽深的坳谷中徘徊、在空旷的山野间冥想的作品,反而更有其妙处。读李斯特,最终合上这本书时,人们才会发现是在音符中寻找诗意的过程。

李斯特一生起伏变化,不在乎外物,更在乎自己的内心。从年轻时起,他就热衷社会活动,研究哲学,深入思考神学及宗教的意义。宗教神秘主义、宗教狂热等都曾影响过他,而最终,他在皈依宗教时——更确切地说他是皈依自己心灵时,充满平静,始终笃信人道主义。他是个精力充沛且充满求知欲与好奇心的人,生命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周游列国,而不是伏案或守在钢琴前创作。李斯特对各色社会学理论显示出浓厚的兴趣。在那个新思想满溢,沸腾的热血淹没大地的时代,他无法将自己置之世外,也确实可以称得上“时代的弄潮儿”。和很多年轻艺术家一样,他曾对新生的世界迷茫又充满希望,对旧的世界怀疑而绝望,但又在两边摇摆不定。“后面是永远被推翻了的过去,可是废墟上的残骸仍在蠕动;前面是无边的天际,闪烁几道微微的曙光,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间是一片汪洋。” “十九世纪青年的特征”——李斯特对自己的总结也是他对当时所有青年艺术家的总结,不止李斯特,海涅、缪塞……这些时代的符号,都陷入这种困顿当中不能自拔,也是一代艺术家的特征。